手术刀在胸前划出切口,手术灯照亮跳动的心脏。无影灯下,伍源的额角沁出汗珠。
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可市面上最小的瓣膜都不能植入。简短思考后,他迅速改变策略,行主动脉根部扩大术,成功疏通重度狭窄的心脏“心门”。
这场手术发生在2023年11月,是粤北地区首例Y形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如果时间往前再推半年,患者只能连夜转诊广州。
如此改变,只因当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迎来了一位学科带头人伍源。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期”,他选择“逆行”——从沿海都市到粤北山区。
在厦门,他是按部就班的“手术匠”,在韶关,他要做开疆拓土的“先行者”。
抉择:跨越山海的“心脏之约”
2008年,伍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结束了本硕连读。那时,厦门的海风正掀起医学发展的浪潮。从未见过大海,想去海边城市的他,选择加入厦门市心脏中心。
“心脏外科手术基本功很重要,没法速成。”伍源说,个人成长像玩闯关游戏,只有掌握所有技能才能击败关底BOSS,“这是一个需要慢慢沉淀的过程。”在厦门的15年,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了从医学生到专家的蝶变。
2017年,35岁的他被医院聘为副高专家,成为院内最年轻的副高专家和硕士生导师。每年200余台心脏手术,刷新着同年资医师的纪录。事业蒸蒸日上的背后,一场改变人生的抉择正悄然酝酿。
600公里外的粤北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陷入了发展困境。这所百年老院早在1987年就开展了第一例心脏手术,这样的成就放眼全国都算早。经过30余年的摸爬滚打,能成熟完成心脏大血管外科大部分传统开胸手术。
可近年来,国内心血管外科界在微创、大血管等领域飞速发展,科室在这些方面仍然原地踏步。
转机在2023年初,伍源的同窗兼室友——粤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李定云,把伍源的简历传给了院长龚小倩。
龚小倩一眼就认定了伍源,认为这就是符合科室发展的最佳人选,并迅速抛来“绣球”。
“那段时间,院长多次与我通话,每次都在半小时以上。”伍源回忆,院长详细地介绍了医院情况,表达了全力发展心脏外科的决心,“她让我看到欠发达地区医院对人才的渴望。”
这个邀约激起了伍源内心深处的抱负,也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家庭“拉锯战”。
“我非常希望帮助地级市医院发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伍源说,头部医院的心脏手术趋于饱和,普通医院的心脏外科却很难进一步发展,“很多病人要去外地就诊,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又要面临路途遥远、照顾不便等难题。”
身为湖南邵阳人的伍源,更懂粤北百姓的困境:每年近千例心脏重症患者辗转外地求医,费用往往难以承受。
另一边,儿女双全的伍源,来到韶关意味着“抛妻弃子”。在多次家庭内部会议后,同为医生的妻子也支持了伍源的决定。“整个过程令人流泪,实在太艰辛。”伍源感叹。
攻坚:刀尖上的“生命突围”
2023年6月,初到韶关的伍源,面对的是并不满当的器械柜——传统开胸手术器械占比超80%,而微创所需的手术器械及耗材仍是空白。“这里的器械和设备比较老旧,理念也与头部医院存在巨大差距。”伍源说。
好在院长立即兑现“全力发展心脏外科”的承诺。当手术器械不好用时,医院进行全套更换;当需要引进腔镜器械和耗材时,医院迅速开启采购流程;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医院还准备为心脏外科新设手术室……
从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到微创瓣膜置换,再到Y形主动脉根部扩大术,伍源带领团队一路开挂。
截至今日,伍源已开展十余项粤北地区首例心脏手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没有院领导的鼎力支持,我们就无法开展工作。”伍源坦言,科室运营成本高,一直在“赔本赚吆喝”。更关键的是,医院本身收费低,其住院费用消耗指数为0.7,为全省同级别医院最低水平。
外卖小哥华先生曾体会过“看病贵”的无奈。突发腹痛的他,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A型)。辗转至广州某医院,但整体费用高达三四十万元,加上医保报销比例不高,让他着实犯了难。
随后,他打听到伍源可以开展手术,且医院手术费用低,随即来粤北人民医院就诊。伍源团队为其开展A型主动脉夹层的孙氏手术。
“他整个治疗下来,自费部分仅为5万元。”伍源说,“这么复杂的手术,这么低的费用,对山区老百姓而言,非常友好。”
治得好病,又省了钱,这与伍源来到韶关的初心不谋而合。来到韶关两年,他仍把推动整个粤北地区心脏外科的发展,挂在心上。
“这是一条相当艰辛的路。”伍源坦言,感觉白头发多了一倍,“一方面,我们到处补漏,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与其他学科四处联姻,共同学习,推动心血管外科发展。”
乐业: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来韶关快两年了,这里的山清水秀让我一见钟情。”伍源说,工作之余,他目睹了丹霞山的壮美、南水水库的澄澈。
这座城市多文化融合的特质让他倍感亲切,“饮食融合了粤、湘、赣风味,人们热情包容,成本又低,确实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伍源来了后,2024年心脏外科的手术量同比增长30%。
今年,粤北人民医院拿出百万年薪、三百万以上科研经费和全链条人才培育平台,诚邀创伤中心和医学研究中心的领军人才。
“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政策红利,正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转化为民生温度。
“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伍源望着办公室墙上密密麻麻的手术标记,就像望着自己种下的森林,每一条被挽救的生命都是新生的枝芽。
3月,伍源还把他的师兄“拉入伙”了。“他也是在厦门工作,我做了他很多工作,把他挖过来了。”
接下来,他们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把医院心脏外科打造成粤北地区最成熟的心血管外科中心。
深夜,伍源总会拨通厦门家里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女儿展示着新得的奖状,妻子让他保重身体。
窗外的北江静静流淌,见证着一位医者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这里没有海滨都市的繁华,却让理想找到了最坚实的着陆点。
南方+记者 叶志强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