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郁南县“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起于桂圩镇龙岗村,止于建城镇地心村,规划线路总长度32公里,计划投入1.99亿元,串联3个示范圩镇(桂圩镇、建城镇、宝珠镇)、5个美丽宜居行政村、8个特色精品自然村,辐射面积达490平方公里,辐射人口9.5万多人。
规划情况
示范带以“打通产业壁垒、链接致富产业、拓宽致富道路”为核心任务,通过镇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起来一体推进,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产业园、红绿融合文旅、南药康养体验于一体的粤北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
同时,以党建引领、生态宜居、筑巢引凤、文化活化为基础,以产业为主导,延伸产业价值链,打响产业品牌,实现联农带农效应,以建城镇为中心镇,打造产业大镇,以桂圩镇、宝珠镇为卫星镇,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组团”,积极探索生态价值高水平转化的郁南样板。
推进情况
2023年底已基本建成。
主要特点
示范带以无核黄皮、黑叶荔枝、肉桂等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甜蜜产业升级,打造广东大西关甜蜜产业走廊。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如桂圩镇的“红色村”等,打造红色文旅体验区。同时,依托世界黄皮公园、黄皮街等特色景点,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
部分节点项目介绍
(一)桂圩镇桂圩村
桂圩村位于郁南县桂圩镇中心区,下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7户2806人。村内以种植肉桂、百香果、圣女果、巴西蕉、黄皮等农作物为主,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桂圩村是著名的“三罗”革命第一村,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肉桂)专业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是云浮市党员教育基地、郁南县党员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近年来,桂圩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有关部署,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措施上全面到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突出“五红+”工作法,让“红色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样板村,示范带动全县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
突出“红色引擎+支部建设”。对照省农村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工作五大类41项规范,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打造全县首个“五位一体”A类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基础更加牢固。
突出“红色资源+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利用现有村级集体资产,探索以现金股、经营设施折资股和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的“红色股份”,发展村集体经济规模种养项目5个。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抓好红色资源转化,打造“红色产业”,同时深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组建安盛种养合作社等开展“红色创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2.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万余元,富民产业更加兴旺。
突出“红色基因+乡村治理”。实施“党建引领、阳光治理”工程,从制度上确保了村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和“干部夜访走亲”活动,及时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村中矛盾纠纷减少,近年没有出现村民越级上访现象,村级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突出“红色内涵+村庄文化”。深挖本地红色革命资源,用好红色元素,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让桂圩红色故事亲近群众,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依托桂圩村龙岗市级党员教育基地,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以红色培训“人气”带动红色名村“名气”。
突出“红色风貌+美丽村庄”。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和“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带头谋划助力建设红色村,推动红色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人居环境更加和美。
接下来,桂圩村将以建设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大局深度融合,将桂圩村建设成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红色旅游标杆村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优秀基地,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闻名的支部强、产业旺、文化兴、村民富、环境美的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
(二)建城镇干园(无核黄皮母树)
1932年,郁南建城人曾迺桢卸任韶关乐昌县县长,回乡兴建“干园”别墅,在别墅庭院内遍植果树,其中有两株为朋友赠送的黄皮树。几年后,果树陆续挂果,其中朋友所赠的两株黄皮树穗丰果大,色泽金黄,颗颗无核。
1960年,广东省水果资源普查时发现生长在建城镇干园的两株无核黄皮,全省仅此两株。不久,与全国各省的普查数据结果对比了解,发现全国也仅此两株。
1964年,无核黄皮被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确认为省优、稀水果之一,并把干园的两株无核黄皮树引种嫁接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全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17.1万亩,实现产值约32亿元,品牌价值高达44.6亿元,“小金果”成为富民兴村的产业“致富果”,干园内的两株无核黄皮树亦被称为“中国无核黄皮之母”。
(三)世界黄皮公园
无核黄皮发源于郁南县建城镇,两棵无核黄皮母树也成就了富民兴村的主导产业,全县种植面积约17.1万亩,其中建城镇约6万亩,是该镇的主导产业。
2020年,以郁南县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当地进一步升级改造世界黄皮公园,旨在对无核黄皮产业扩容提质增效,提高良种覆盖率,全面实现标准化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做大做强无核黄皮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以果为媒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湾区“果盘子”。
世界黄皮公园位于郁南县建城镇便民村委会冲坡自然村内,规划占地约2万亩,公园主体园山占地320亩,周边连片种植有各类品种的黄皮1.3万亩,其中无核黄皮1万亩,是郁南县“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打造区。
在郁南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下,世界黄皮公园于2021年12月正式动工建设,投入900万元建设占地2780平方米的双层观景台、约2公里的环山步道、山顶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如今,公园内瓜果飘香,草木葱茏,风景秀丽,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起伏蜿蜒的山峦之中,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该公园在2022年黄皮节时作为分会场投入使用,同年,郁南县无核黄皮文化节成功入选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名单。
一直以来,郁南县致力打造以无核黄皮绿色食品、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农家庭院、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世界黄皮公园,与建城镇的田园、游乐、野趣风情体验融合,发展一系列特色餐饮、农家驿站、农业体验等休闲活动,并利用世界黄皮公园、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等优势,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度假等,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让游客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尽享田园风光。
(四)地心村
郁南县建城镇地心村,位于西江郁南段“S型拐弯”舒缓适“湾区”,距离建城镇16公里,距离郁南县城19公里,全村总面积13.98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614户2400人,山林15336亩,旱地330亩,水田640亩。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泵站就落户在地心村。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心村积极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有地心村村标、拓展活动中心、地心乡愁、农耕文化展示馆、蚕桑文化展示馆、渔耕文化展示馆等特色节点,结合碧道建设和红色宣传点进行文化创作,打造历史感、现代感兼具的特色精品村。
接下来,地心村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泵站落户地心村为契机,以“服务大项目、打造精品村”为抓手,积极把地心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渔村。
(五)宝珠镇安宁公园(荔枝公园和庞寨荔枝产业)
宝珠镇荔枝公园位于宝珠镇庞寨村委会安宁村。公园于2019年在原有的19棵荔枝古树和安宁湖的基础上,筑亭、造观景台、铺路构筑而成,因连片岭南佳果荔枝而得名。
全园占地面积30亩(其中安宁湖水体占7亩),建有亭、台、楼、阁、花廊、竹径、荔枝文化馆等多处游览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其中,荔枝文化馆占地60平方米,展示了荔枝工艺品、荔枝加工产品,并邀书法大师泼墨挥毫,题词撰对。
公园在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集庞寨荔枝文化、荔枝名人典故、庞寨村古建筑于一体的“荔乡古道”文化路线,结合景墙、建筑墙绘长廊、景观小品、景观雕塑、荔枝文化馆、安宁湖、荔枝赋、品荔台等元素,将荔枝文化、荔枝名人典故等以实体形式呈现,使其得以传承与发扬。
作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一镇一业”(荔枝)专业村,庞寨村种植荔枝已有500多年历史,坐拥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古树约1200株。近年来,该村坚持走好荔枝产业化、品牌化建设道路,持续打造“庞寨黑叶荔枝”人文品牌,建设美丽中国荔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专业户+农民”等模式,大力发展荔枝标准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电商、养蜂、文化旅游、观光采摘等8种业态,走出了“一果兴,百业旺”的富民兴村之路。
据统计,庞寨村荔枝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1万吨,荔枝产业链年产值约5000万元。除了常规种植黑叶荔枝外,庞寨村紧抓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进驻的机遇,采取高接换种技术,培育建设高质量标准园,逐步引进成熟期较晚的糯米糍、仙进奉、冰荔等品种,延长荔枝的采摘、销售周期,进一步拓宽销路,助力宝珠镇域经济发展壮大。
相关链接
整理:南方+见习记者 陈玮琪
通讯员 云委乡振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