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茂名电白·佛山南海产业合作园(以下简称“合作园”)在佛山南海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揭牌,并迎来第一批入园企业。
该合作园作为广东首个省市区镇联动共建的“反向飞地”,总建筑面积达16.63万平方米,是当前佛茂两市设立的“反向飞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合作园将共建招商平台,共享招商资源,重点聚焦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链补链,构建“飞地统计、税收分成”机制,实现两地利益共享。
合作园揭牌后,双方致力于提速在市场、技术、资金、人才优势等方面协同发展,争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反向飞地”的标杆,共同推进“电白—南海”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有何创新?
省市区镇联动共建“反向飞地”
2023年3月,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地区,实施跨区域的经济开发和园区合作建设,达成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招商模式。传统飞地经济,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出资源,而“反向飞地”则是欠发达地区主动嵌入发达地区,借势借力实现“逆向破局”。
去年,根据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茂名市与佛山市正式签订协议,携手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共谋高质量发展。佛山与茂名自结对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深挖合作机会,推动建设多个“飞地”。其中,佛山南海(茂名电白)产业转移合作园去年5月在电白挂牌,截至去年底已引入25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1.18亿元,包括电白区针织制衣、海有福高端预制菜等在内的5个项目实现签约一年内动工。
此次揭牌的茂名电白·佛山南海产业合作园是南海和电白对“反向飞地”模式的又一次探索。合作园坐落于制造业重镇南海狮山的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由粤海园投联手南海国资共同打造的高标准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达16.63万平方米,是当前佛茂两市设立的“反向飞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也是广东省首个省市区镇四级联动共建的“反向飞地”。
从双方期待来看,合作园绝非简单的物理空间上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而是资源深度整合的综合枢纽,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
据悉,南海与电白双方将以“共建园区、共同招商、共享收益”为原则,充分利用南海区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搭建两地优势资源对接、先进经验交流、政策互融互通的交互平台,从单向传输到双向互动,实现互利共赢。其中,将共建招商平台,共享招商资源,重点聚焦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链补链,构建“飞地统计、税收分成”机制,实现两地利益共享。
具体如何实现?“飞地的工业产值全部归电白,税收留成由双方各计一半。”电白区委副书记、南海区驻电白区帮扶工作队队长邝远华介绍,进驻“飞地”的企业还可同等享受省、两市、园区的产业和人才政策,最大程度释放政策叠加优势。
比如佛茂设立产业协作引导基金,总规模5亿元,着重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助力“反向飞地”项目的招商引资及企业落地,通过科创服务加速企业发展,推进两地产业升级。南海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资金,初始基金约1亿元已到位,主要支持高端装备、半导体科技、生命健康等项目。
怎么运营?
引入省属国企以创新资源运营园区
如何让“反向飞地”从飞得起、飞得出到飞得稳、飞得远、飞出实效?从合作园的运营模式来看,南海与电白聚焦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其中,最显著的探索在于引入全省唯一以园区开放为主营业务的省属国企——粤海集团旗下全资二级公司粤海园投,充分利用其高标准的开发建设水平、全国性的产业招商资源和全方位的运营服务能力,助力电白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链在两地延伸。
成立于1989年的粤海园投,在产业园开发、建设、招商以及运营深耕35年,先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布局了11个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面积超240万平方米,深度服务超2000家企业和机构。
与此同时,合作园所在的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被誉为“五好”园区,即好区位、好产业、好伙伴、好服务、好配套——
狮山镇是佛山第一大镇,交通便利,产业基础雄厚,坐拥七大超百亿支柱产业;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基金+基地”模式吸引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原创技术落地;产业园设置企业服务站点和政务合伙人,提供超100项政务“帮代办”服务;产业园地处大学城区,高校师生资源丰富,周边商业完善,富海松湖公园等公共配套为园区营造了宜居宜业环境。
“企业落户后,可以便捷连接人才、科创、市场等资源。”粤海园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众多资源可以为企业营造快速成长的环境,如“中科未来展厅”将引入中国科学院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合作园落户南海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2栋、3栋、4栋、5栋、10栋和23栋高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达16.63万平方米。
其中,已建成的23栋厂房为合作园中心启动区,总建筑面积为4.63万平方米,企业拎包即可入驻,实现落地即产生效益。未来,该中心将重点考虑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链补链,优先选取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等作为招商引资方向。
在佛茂指挥部的统筹下,南海区、电白区、狮山镇、粤海园投还共同组建招商专班,通过建立统一的招商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也就是说,合作园建设的同时已启动预招商。
招商在揭牌仪式上已有成果展现。当天,第一批3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里面既有代表科创项目的璇玑云平台大数据项目,也有代表新能源产业的敏睿电子科技,更有2024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单项冠军、行业隐形冠军的奔达模具。此外,还有两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基本完成商务谈判,即将签约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已建成的高标准厂房,在合作园挂牌的同时,企业签约即入园,入园即装修,充分体现省市区镇四级联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此外,有别于其他佛茂飞地,合作园的建设模式将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优势在于能同时确保飞地建设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如何共赢?
南海电白多元耕耘协同互利结硕果
南海与电白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以来,秉持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多元领域深入耕耘,取得“四个一”的丰硕成果。
“一个园区”即南海-电白产业转移合作园,截至去年年底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额约31亿元,已落地18个。
“一个链条”即生物制药全覆盖产业链条,南海区驻电白区帮扶工作队与暨南大学、佛山美赛尔生物公司共建生物医药粤西研发中心,打造串联五个场景的全覆盖产业链条。
“一家企业”即电白公用集团与南海瀚蓝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水溶肥生产线打造粤西环保标杆。
“一个飞地”即茂名电白·佛山南海产业合作园。
除了“飞地经济”,南海与电白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以来,还取得了众多其他成果。
借鉴佛山“工业上楼”产业模式,8家小微企业“拎包入驻”电白区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借鉴佛山“工业上楼”产业模式,8家小微企业“拎包入驻”电白区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如针对营商环境,借助南海“拿地即开工”的经验做法,南海驻电白帮扶工作队牵头制定《电白区提升营商环境推进项目落地八条硬措施》《电白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实施方案》,推动电白区的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南海区全面接轨。良好的营商环境促使欣捷安项目快速建成,长盈科技、百强锂电子项目顺利落地开工,跑出项目落地和工程建设的“电白速度”。
南海区与电白区还在教育、医疗、就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等领域展开结对交流合作,推动南海区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和就业岗位向电白区辐射。南海、电白34所学校完成结对,目前累计不少于45名南海教师到电白区各学校支教带教,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与电白区妇幼保健院签署共建协议,在医院管理、专科扶持、远程医疗方面开展合作。
佛山市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接下来,要以揭牌仪式为新起点,真抓实干推动与电白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成效。现场,王勇提出六个要求,一是提升对口协作高度,二是奠定园区发展格局,三是打造区域协同示范,四是推动落实要素保障,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六是全力促进乡村振兴。“茂名电白·佛山南海产业合作园一定能够建设成为两地协作的示范园区,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南海-电白的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也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绩。”他表示。
电白区区长陈研表示,合作园对电白而言,是融入湾区经济的“前沿阵地”,当前电白正在全力开展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希望借助合作园吸引更多大湾区企业将生产环节向电白转移,为电白区马店河产业园延链、欣旺达产业基地拓链助力添彩。同时,要聚焦机制创新,推行“政策叠加”机制,构建“飞地统计、税收分成”机制,探索“跨域治理”的协作模式;要聚焦人才引育,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造“候鸟型”人才高地,吸引大湾区高层次人才为电白服务。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黄健 黄颖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