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和医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其价值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文,中国农工民主党东莞市委员会参与指导,东莞市中医药学会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为“学国粹中医药,筑健康绿校园”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该活动成效喜人,品牌特色鲜明,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医药文化,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活动月启动仪式上,东莞市中医药学会牵头11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东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宣传联盟”,建立了6支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队,并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合工作实际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服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东莞弘扬中医药文化工程、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共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行动,让青少年在倍增文化自信、坚定民族认同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夯实了基础。
东莞市各中小学校和医疗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官方网站或媒体宣传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月的有关资讯,转载了学生学习中医药的视频、图片及文字信息,营造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纷纷为此次活动的正能量点赞。
在活动月中,各中小学校内校外联动,以知识讲座、科普课堂、科普宣讲、主题班会、参观国医馆等形式向学生们揭开了中医药的神奇面纱,展示了中医药的发展与成就。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老师和中医师们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中药的名称、功效和使用方法。学生们对这些奇妙的中医药知识充满了好奇心,纷纷围观与提问,在每一次互动后,学生们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课业压力重,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导致现在的学生多出现近视散光、脊柱侧弯、脾胃不和等身体问题。活动中,中医师们通过举办讲座,现场义诊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中医外治法的精妙,带领同学们体验针灸、号脉、推拿等传统中医适宜技术,传达“治未病”理念,传授八段锦、节气茶等养生技巧,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许多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信任和敬意,并希望今后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医药知识。
除了普及中药知识,活动中各中小学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桥头镇中心小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联合举办国家级非遗点穴进校园之防治青少年近视眼科普特色课堂,并邀请桥头医院中医科开展“中医药的趣味小知识”讲座。
香市第一小学开展中医药DIY活动,用水墨画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中药,并邀请学生家长开展了传统中药的家校讲堂活动。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组织学生采收了种植的金银花、薄荷紫苏、艾草等传统中草药,引导学生用自晒的草药晒干磨粉调制成香牌,并结合节气指导学生制作薄荷膏、金银花露、艾草糍粑等。
企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手把手为小朋友讲授“望闻问切”基本要领,并带小朋友们体验按揉穴位的奇妙。
莞城和阳小学注重中医药文化科普教学,与市中医院开展“百草润童心,岐黄进校园”中草药科普讲座与体验活动,学校同时配备有岭南中草药博物馆和中草药种植基地,活动月期间开展了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展草药之美,留草药清香”为主题的中药标本制作活动、“和阳小神农”六一游园活动。
全市参与到活动月活动的学校和医疗机构100余家,通过“大手拉小手”,在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心目中种下中医药的小种子。
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东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师资培训班(第一期)”组织了全市36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共39名中医药专家制定系统性课程,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从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儿童常见病的中医调治、养生保健、家庭急救方法、莞邑地方特色中药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等全方面多维度开展培训,并结合本地特色,联合东莞沉香文化博物馆开展线下课程。本次培训班首创与多个市名中医药工作室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探索培养了“双师型”教师163人,壮大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队伍,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培训班(第二期)正火热举行中。
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故事的讲述者、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东莞市中医药学会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东莞市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东莞市中小学生“我身边的中医药”主题征文大赛活动。时隔数月,“我身边的中医药”主题征文大赛圆满落幕。
征文活动持续3个多月,共收集征文1100篇(其中初中组379篇作品,小学组721篇作品),体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征文82篇(其中中小学组一等奖各3篇,二等奖各6篇,三等奖各12篇,优秀奖各20篇)。同时,一等奖学生的指导老师也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获奖学生代表来自全市45所中小学校,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工作,部分学校工作成果初见雏形,中医药文化氛围浓烈。
2023年10月28日,东莞市中小学生“我身边的中医药”主题征文大赛活动颁奖典礼暨东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师资培训班(第一期)结业典礼隆重举行。东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周少波、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申洪香、中国农工民主党东莞市委员会副主委李国臣、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四级调研员向辉军、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何超群以及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叶国华出席了本次典礼。
典礼上播放了东莞市2023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宣传片,曾经的努力都化作将来继续前行的动力,传承中医药文化任重而道远。“我身边的中医药”主题征文大赛的获奖同学和东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师资培训班(第一期)优秀学员分别登台领奖,气氛热烈。来自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的徐佳老师、东莞市常平镇板石小学的康海波老师、东莞市大岭山盛基小学的谢国玉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提升、收获和感悟,言语恳切,作为中医药文化的“承”者和“传”者,他们表示,自己使命在肩,并将不断上下而求索。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联合东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东莞市中医药文化特色示范学校的遴选工作,对申报学校教育组织管理工作、中医特色校本课程、中医药百草园、医药社团与宣传活动、中药标本陈列室等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审,连续两年择优遴选出东莞市莞城和阳小学、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东莞市常平镇板石小学、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小学、东莞市企石镇中心小学、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东莞市沙田镇第一小学等10个学校作为东莞市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
少年强则国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们提高健康素养,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少年力量。
互动福利:
号外!号外!东莞市中医药学会携手小南送礼物啦!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南方+App进入该文章链接,在文末留言写下你与莞邑中医的故事,笔者将筛选留言送出《中医节气手账》或者《莞邑杏林汇编》。
需要留意的是,留言区收到入选通知的读者,请点击文末的“记者名片”,留下联系方式,小南将以快递的形式寄出礼物。
撰文:郑家琪 欧雅琴
设计:钟雨晴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