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红色革命遗址】东门坝——英德县政府委员会遗址

史志清远 2024-12-25 20:12

清远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清远人民在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很多红色革命遗址,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连续推出清远红色革命遗址简介。

该遗址位于英德市英城街道旧城人民路2号。

1927年国民党发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英德党组织面对国民党当局反共“清党”的血腥镇压,毫不畏惧,乘英德、清远农军北上前,在罗绮园、周其鉴领导下,调集农军和铁路工人自卫队,在清远县农军、北江农军学校学员和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第一团的支持下,以革命武装反击反革命武装,用革命暴力对付反革命暴力,决定于1927年4月25日发动英德县城暴动。

文光(今东华镇内)、黄塘(今东华镇内)、附城(今英城街内)、小江(今大站镇)等乡农民协会会员接到命令后,携带步枪、鸟枪、大刀、梭镖等到县城集中。黄岗乡的吴若臣带领潭洞、古坑、莫屋、山下、侧塘、鱼潭头等地的30余名农会会员,携带枪支开赴县城。4月25日前,集结在县城的农军已有两三百人,还有支持工农运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第一团;北江农军学校学员和铁路工人自卫队70余人,于25日凌晨到达县城对岸的小江乡;由清远县委书记叶文龙率领的清远县280多名农军24日北上,开赴英德县城。

4月25日凌晨,在教导师第一团支持下,英德农军、北江农军学校学员佩戴红布条,迅速冲入国民党英德县政府,搜捕反动分子,整个县城被暴动人员控制。暴动队伍手持犁头旗上街宣传,张贴布告,安抚民众。25日上午,中共英德县支部在东门坝召开群众大会,北江地委书记卓庆坚,委员侯凤墀、甄博亚等人到会。王蔚垣主持大会,宣布成立北江地区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英德县政府委员会,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在英德的势力。大会推举刘裕光为县长,韩毓涛、郑瑞熊、戚锦、王蔚垣、李雄为政府委员。刘裕光在大会上号召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29日,暴动队伍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革命人士黄祥、莫庆然和其他无辜群众。

暴动爆发后,国民党广东当局命令“北路总指挥钱大均、第二游击司令何春帆,皆率所部”万余人、炮舰8艘、飞机2架,“水陆并进”,扑向英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4月30日,约200名英德农军组成英德农军中队,由中队长黄杰夫、训育员王蔚垣带领,与清远县农军、北江农军学校学员随教导师第一团撤出县城,北赴韶关,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刘裕光率其余农军撤到潭坑乡、五石乡(今桥头镇内)、黄塘乡等地;铁路工人自卫队40多人,在梁仁声、崔积臣等带领下撤到黎洞(今黎溪镇内)一带,坚持斗争。

该遗址为两层砖木结构青瓦楼房,建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面朝人民路,东起陵园路,西临新街,北接环城东路。20世纪60年代,该楼房由于年久失修作为危房被拆除,后建设为英德市供销社五金公司仓库,五金公司破产后租赁给英德小天使幼儿园使用。2014年转为私人物业,现租赁给健乐老人养护中心使用。

东门坝——英德县政府委员会遗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