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党员十余年捐资助学超60万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 梁晓珺 2025-07-03 11:31

在云浮市新兴县河头镇湾边村,提起“练道彬”这个名字,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学童,脸上都会浮现出由衷的敬意。这位今年已82岁高龄、党龄超30年的老人,在过去十余年间,用超60万元的个人积蓄,如同涓涓细流,持续浇灌着家乡教育和乡村振兴的沃土,点亮了无数乡村学子前行的希望之灯。他的故事,是平凡中的伟大,是坚守初心的生动注脚,在河头镇的阡陌间口口相传,成为这片土地上温暖的一束光。

三万元启程:

古稀之年的教育情怀

时间回溯到2013年。彼时,刚迈入古稀之年的练道彬,在一次偶然的闲聊中,得知河头镇的教育基金捉襟见肘,许多优秀的师生缺乏应有的激励,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求学之路面临荆棘。“那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老人回忆道,昏黄的灯光下,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尽管自己因时代所限,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从生活的磨砺中深刻领悟到:“一个地方要发展,要振兴,根子就在教育上。娃娃们没书读、读不好书,乡村的未来就没有指望。”

这个朴素的认知,驱动着他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和邻里都颇感意外的决定。与老伴和子女几番商议后,练道彬毅然拿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多年的3万元存款。面对家人的心疼和外界“何必折腾”的疑惑,他温和却坚定地说:“钱放着是死的,用在教育上,却能变成活的希望。”就这样,以他名字命名的“练道彬教育基金”在河头镇正式成立。这笔在当时看来不算巨额的启动资金,却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持续十年的爱的涟漪。

父子接力:

带动乡亲助力乡村教育

练道彬老人的善举,不仅改变了众多学子的命运,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家庭和整个乡镇。2023年,河头镇决定正式成立镇级教育基金会,旨在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为本地教育事业提供更长效的保障。得知消息,年近八旬的练道彬兴奋不已。他第一时间带头认捐,更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缨,成了基金会最热心的“宣传员”和“联络员”。

他步履蹒跚地走村串户,拜访乡亲,联系在外发展的河头籍企业家。在他家那间简朴的客厅里,常常坐满了被老人诚意打动的来访者。他讲述着河头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描绘着基金会的愿景,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为了家乡的未来,大家有力出力、有智出智!”老人的拳拳赤子心,感召着身边的人。令练道彬欣慰的是,儿子深受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主动提出捐资10万元支持基金会。“父亲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支持教育,就是支持河头最根本的未来。”练道彬的儿子如是说。父子两代人,薪火相传,共同书写着“尊师重教”的优良家风,在当地传为佳话。

在练道彬等热心人士的积极奔走和不懈努力下,河头镇教育基金会于2023年成功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基金会已成功发动全镇上下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集教育善款近260万元。这盏由练道彬老人率先点燃的爱心之灯,发展成满天星光,照亮了河头教育更广阔的天地。“练老就像我们河头教育的一盏‘长明灯’。”河头镇中心小学校长动情地评价道,“他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感召了大家,凝聚了人心。他不仅提供了物质支持,更用行动为我们点亮了方向,照亮了乡村教育的未来之路。”

赤子情怀:

简朴生活映照无私大爱

走进练道彬老人的家,可以看到屋内陈设简单,略显陈旧,与他在教育公益上的慷慨大方形成鲜明对比。他身上的衣服,大多是几十元一件的普通布料,洗得干干净净。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老人甘之如饴。他常说:“钱够用就好,省下来的,要用在刀刃上。”

这“刀刃”,就是家乡的需要。除了倾力支持教育,当家乡建设需要助力时,练道彬老人同样义不容辞:村委会办公楼建设资金短缺,他二话不说捐出10万元;村中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古老祠堂年久失修,他主动出资参与修缮,让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湾边圩道路坑坑洼洼影响安全,他和家人大力捐资修缮,方便街坊出行;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紧张,他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为乡亲们的健康安全增添一份保障……问及为何如此“舍得”,老人布满沧桑的脸上绽开朴实而温暖的笑容,说出那句朴素却充满哲理的话:“越付出,心里头越觉得踏实,越觉得幸福。”这份幸福,源于一名老党员最纯粹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十载党龄,初心如磐。他用最朴实的行动,日复一日地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将共产党员的担当融入到了为家乡、为乡亲们所做的每一件实事中。

练道彬老人的善举,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十年光阴,六十余万元善款,每一分都凝聚着他对家乡、对教育、对未来的深沉之爱。他播撒下的是希望的种子、感恩的种子、奉献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一届届河头学子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许多曾受助于他的学生,在学有所成后,也开始以各种方式回馈家乡,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钟女士说道:“我在小学时期就受到道彬先生的奖励和资助,那是我拿到的第一笔奖学金,给了我求学道路上极大的鼓励和信心。我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希望可以和道彬先生一样为社会、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的事迹,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河头镇的山山水水间,浸润着人们的心田。练道彬,这位八旬老党员,用他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不仅点亮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更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绘就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赤诚为民的最美底色。

撰文:谭笑 曾明创

编辑 刘晓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