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28日,在第14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期间,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通过实物展览、展板展示、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广期所服务绿色转型发展的成果,着力宣传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重要成果。广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期所将加快研发铂、钯、氢氧化锂等品种,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在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需要。
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为提高投资者对已上市品种交割标的和相关产业链的感性认识,广期所在展馆内陈列了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等实物样品。
在“广期所品种介绍”主题展区,主要展示了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的运行情况。上市以来,广期所品种总体运行平稳,成交量稳步上升,产业客户积极参与。数据显示,当前,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31.86万手,累计成交额超8.5万亿元,法人持仓占比达65.1%,产业客户参与度显著;碳酸锂期货和期权的日均成交量33.7万手,累计成交额突破11.5万亿元,法人成交量占比达68.2%,持仓占比56.1%,产业客户主导特征明显;作为2024年底刚上市的品种,多晶硅期货和期权也展现出强劲活力,日均成交13.31万手。
在“产业服务”展区,广期所重点展示去年9月推出的“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据悉,计划实施以来,广期所建立了12家产业基地试点,支持期货公司为25家企业一对一培训、近60家企业专项服务,宣传典型案例。同时,广期所还推出优化期货合约规则、推进碳酸锂注册品牌、落实减税降费等举措,截至今年5月累计减免产业客户费用超1.2亿,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期货品种功能发挥”展区,广期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直观地呈现了期货工具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比如,在工业硅价格下跌时,某工业硅生产企业通过套保,在同行停产时仍保持生产,生动地诠释了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价值;还有碳酸锂贸易企业以广期所碳酸锂期货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打破国际垄断的僵局,采购成本降低 15% 以上,这就是打造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力的价值。
广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期所将继续秉持特色发展定位,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加快研发铂、钯、氢氧化锂等品种,持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在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需要。
深度挖掘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
紧扣“金融实体耦合共生”主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期,广期所还举行了以“新能源企业如何运用期货工具为自身赋能”的主题活动,邀请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厦门象屿新能源衍生品部经理苏晋、华泰期货新能源研究员王育武围绕当前产业发展形势,分享了期货赋能实体企业的实用策略,为实体企业运用期货工具开拓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宝贵思路。
陆诗元认为,工业硅、多晶硅期货的上市为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平滑了市场的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为上游工业硅、多晶硅企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套期保值工具,让成本更优、风险管理能力更优的企业能在更宽维度的博弈中脱颖而出。
王育武表示,自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锂电产业原有的定价模式和贸易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很多企业通过快速接受并合理规范使用期货工具,在产能出清周期中得以存活下来。目前,贸易商普遍参考期货盘面加减升贴水进行成交,产业链上游企业通过套保提前锁定利润,下游企业则借助后点价模式降低原料成本。
“当前国内新能源企业在积极探索并运用期货工具的过程中已形成一些可复制的经验。”据苏晋介绍,当前,“期货价格 + 基差”作为定价基准,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绝对价格交易模式;此外,含权贸易作为一种创新模式,通过将期权嵌入现货合同,凭借其“非线性风险管理”的独特特性,既能够保障企业的基础利润,又保留了价格有利波动时的收益空间,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参与,有效降低了衍生品操作的门槛。
展望未来,企业若要更专业、高效地运用期货工具为经营保驾护航,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王育武认为,新能源企业在搭建套保团队时,必须自上而下推进。企业高层领导发挥牵头作用,完善企业相关制度,组织公司各部门协同合作,通过培养或招聘人员组建专业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期货市场。
南方+记者 黎华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