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清远市分行:聚焦“百千万工程”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5-06-23 10:59

近年来,清远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作为服务地方的国有大行,建行清远市分行以金融为笔,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乡村产业升级的田野、数字治理的村舍、民生服务的巷陌间,写下了一篇篇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答卷。截至2025年5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110亿元,当年新增1.5亿元。

产业融合:金融“链”动,激活乡村振兴“主引擎”

乡村振兴的活力在产业,产业振兴的关键在融合。

建行清远市分行紧扣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主线,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链上下游,让“小产业”驶入“大市场”。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为清远鸡、英德红茶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合计授信8亿元,为全市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授信4亿元、34家省级农业产业园企业合计授信3亿元。

在清新区浸潭镇,养殖户老陈的鸡舍里,鸡群正在啄食饲料。“以前想扩建鸡舍,跑了几家银行都因为没抵押贷不到款,只能找亲戚借钱。”老陈的话,道出了许多农户的痛点。针对农业企业“抵押难、融资贵”这一情况,该行创新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以“数据链”串起“资金链”。

具体来说,建行清远市分行深入清远鸡养殖核心区,调研产业链交易数据,通过“裕农快贷(产业链版)”实现农户与核心企业的信息直连——农户只需在“裕农通”APP上完成注册、申请,系统便能自动调取交易数据,秒级测算授信额度,为农户提供纯线上、全自动、秒出额度的贷款支持。这一模式打破传统农户贷款“信息收集难、风控成本高”的瓶颈,让上游养殖户从“求贷无门”变为“随需随贷”。

“现在好了!有了建行的供应链贷款,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到账,今年我打算再建两栋鸡舍!”老陈的感慨,正是该行服务产业链的鲜活案例。

类似的“金融故事”还有很多,建行清远市分行以乡村振兴及普惠金融系列贷款为抓手,利用“全主体、全范围、全用途”的特点,推出“粤兴贷”大力支持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连州菜心、丝苗米等产业发展。其中,通过行办会对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特色客群进行特殊准入,特申请将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客群信用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100万元,普通客户信用额度为50万元。另外,依托互联网渠道打造农户信贷新模式,为农户提供基于产业链交易信息的资金支持。

“以前公司缺乏抵押物,很难获得大额贷款,发展起来有点束手束脚。现在茶企能贷到款,茶农有稳定收购价,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英德市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温经理说道,随着清远建行对英德红茶等特色客群提高了信用贷款额度,英德市124家红茶企业获得超7300万元的授信,实现了产业链金融的“双赢”效应。

在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建行清远市分行同样不遗余力。在连州市菜心产业园、阳山县丝苗米产业园、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14家入园企业获得超4100万元授信,截至目前贷款余额740万元;64家保障粮食供给企业累计获得授信8800万元,因金融活水的注入更有底气。

科技赋能:数字“下乡”,金融服务“飞”入千家万户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传统银行网点覆盖不足,导致农户获取金融服务不便是一大难题。建行清远市分行运用金融科技力量打造智慧村务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信息自动化与金融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致力于让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缴社保、查医保,在村委的‘裕农通’终端上就能搞定,不用再坐车去镇里了!”连南某村村民李阿姨一边操作智慧终端,一边笑着介绍。清远建行持续优化“裕农通+”助农场景,落地“裕农通+智慧社保+智慧税务”新模式。升级后的“裕农通”智慧终端可先线上办理42项业务,有效将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延伸至村委,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5年5月,该行已在全市布设“裕农通”服务点总量达450个,实现乡镇全覆盖。

建行清远市分行客户经理协助村委会干部指导老人使用“裕农通”智慧终端机。

建行清远市分行客户经理协助村委会干部指导老人使用“裕农通”智慧终端机。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慢、流程繁”的痛点,建行清远市分行推出“建行惠懂你”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将融资服务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景。企业主只需在手机上填写基础信息,系统便能自动调取经营数据,匹配适配的贷款产品。截至目前,该行“惠懂你”APP累计认证企业2.8万户,贷款余额17亿元。

数字助农:场景创新,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在英德市西牛镇小湾村的农贸市场里,一位摊主正在向客人介绍新鲜蔬菜,顾客挑选完毕后,熟练地打开手机扫描收银台上的二维码完成支付。“用数字人民币付款,既方便又安全,顾客也更愿意用。”摊主笑着说道。

这是建行清远市分行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乡村应用的生动场景。近年来,该行抓住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场景创新”为抓手,推动乡村民宿、旅游景点等场景打通数字人民币收款,打造数字人民币示范区。

为加速数字人民币在乡村的普及,建行清远市分行主动对接有关政府单位,通过党建共建整合资源,形成“政府引导+银行落地+商户参与”的工作合力。一方面,加快乡村数字支付场景建设,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以数字人民币的低手续费、实时到账等优势,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截至目前,该行已为2400户涉农商户开通数字人民币收款功能,通过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农村支付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支付体验持续提升,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美生态:金融赋能,绘就乡村振兴“生态卷”

建行清远市分行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金融融入服务“百千万工程”全过程,重点支持光伏发电、绿色交通、生态保护等领域,以“绿色+供应链”“绿色+碳减排”等模式为当地绿色产业提供精准服务。

在连州某农业光伏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项目筹备初期,建行清远市分行成立分支行联合服务小组,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为我们完成6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授信,这在同业中是少有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当地绿色能源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区域清洁能源占比,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除了重大项目,建行清远市分行还因地制宜打造本地绿色特色项目,擦亮绿色信贷品牌。该行对信贷直通车“乡村行”的11家特色农产品种植、生猪养殖、畜牧业、粮食种植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培育壮大绿色信贷市场主体。主动提供“三贴近”金融服务,以服务快一步、资金加速度赢得企业信赖,以涓涓资金细流润泽绿色经济,以金融引擎动能助推新能源建设、文旅生态等重点领域。

同时,该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特色网点建设。对辖内网点英德支行进行绿色转型升级,使其成为首家“绿色示范网点”。该网点改造过程选用“绿色”建材,突出“绿色低碳”布局设计,在运营过程中注重传导绿色运营理念,目前已获得国家行业现行标准和规范执行出具的碳中和证明书,成为乡村绿色转型的鲜活样本。

城乡协同:双向赋能,共绘振兴“幸福图”

乡村振兴不单是“乡村建设”,而是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行清远市分行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理念,既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又着力推动城市资源下沉,全力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和金融知识普及,致力于为乡村儿童提供文艺教育、财商教育,为村民送上优质的金融产品。

建行连南支行工作人员聚焦少数民族群体,开展系列“温暖消保”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建行连南支行工作人员聚焦少数民族群体,开展系列“温暖消保”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作为建行广东省分行下属机构,该行积极与上级行联动,连续两年争取“同心助学•筑梦成长”同心教育帮扶基金项目落地阳山县岭背中学和犁头中学,用于支持校园和宿舍改造升级项目。在广东省建行支持下,清远建行于2018年在该校建立广东首家科普公益平台——FIT粤未来空间,配送约40万元的高新科技教育设备,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自2017年至今,累计向岭背镇投入帮扶资金超200万元,覆盖道路修建、民生工程、农业产业及教育等多领域。

硬件升级的同时,建行清远市分行也注重“软件”赋能。在英德市沙口中学,建行清远市分行联合清远建信人寿搭建的音乐教室,配备音乐器材和金融知识宣传册,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素质教育。“以前孩子们只能在课本上了解音乐,现在有了专业教室和器材,大家的兴趣都被激发了!”该校音乐老师感慨地说道。

建行清远市分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走进阳山县岭背镇玉竹种植基地调研。

建行清远市分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走进阳山县岭背镇玉竹种植基地调研。

除了教育帮扶,建行清远市分行还持续开展“张富清金融服务队”下乡活动,组织青年员工走进乡村,通过折页派发、案例讲解等形式普及“防范非法集资”“安全支付”“存款保险”等知识,提升村民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手把手教学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工具使用,将特色惠民金融产品送到村民手中,持续践行建行的社会责任,引金融活水到广袤乡村之中。

图文:建行清远市分行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