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南药食养 肇庆启航

南方农村报  2025-11-21 19:12

11月20日,2025年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在肇庆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以“南药食养”为主题举办的国家级产业大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举办南药“国字号”大会。

当前,我国正处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点。在政策层面,“健康声称”制度的探索已提上日程,诸如“枸杞具有补肾、补肝作用”等传统功效合法出现在食品标签指日可待,这为南药药食养文化与现代食品产业融合开启了无比广阔的天地。

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陈忠毅表示,举办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就是着眼于当前南药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旨在打造一个汇聚合力、共谋发展的全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药柜里的珍藏”成为“生活中的风尚”。

此次大会以“大食物观引领大健康潮,食药同源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发布《全国主要南药优势产区分布地图》《广东南药食养寻味地图》,为南药产业发展提供指引与思路。作为东道主,肇庆首发《中国·肇庆肉桂产业发展白皮书》、“肇庆肉桂”区域公用品牌logo、肇庆市南药药膳制作评价标准、“肇庆南药一桌菜”等,通过产业逻辑之变、发展理念之变、文化叙述之变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肇庆打造“中国南药食养之都”的底气与雄心。

 产业逻辑之变

“食养”赋能南药高质量发展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创历史新高。不少游客正是冲着肉桂咖啡而来,咖啡店单日最高卖出了近千杯饮品。

“南药+食养”是传统南药注入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肇庆市副书记、市长许晓雄指出,肇庆将推动南药向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迈进,促进“药食养”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发功能性食品、康养产品等多元业态,打造全产业链与区域品牌。

据悉,2024年我国食药物质相关产值5500-5800亿人民币,占全球30%-35%。

此次大会特别设置了20余个南药产品展位,集中展示了中国热科院以及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等国内南药主产区的优质南药产品。其中广东展区重点展示了化橘红、陈皮、砂仁、沉香等产品,陈皮豆沙、化橘红茶、春砂仁酒等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品尝,肇庆展出的肉桂咖啡更是让现场观众排起“长龙”。

南药产品展位前人头攒动

南药产品展位前人头攒动

“现代医学也证明食药物质具有多种健康作用,特别是慢病防控作用明显,在生命全周期中会长期发挥慢病防控作用。”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建议,将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与传统食养产品、配方等相结合,推动产品、配方标准化,推进产业规模化,形成一批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食养产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评估二部主任、研究员张磊指出,“健康声称”政策的逐步明朗,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为整个食药物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对于肇庆肉桂产业的发展,广东现代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詹若挺建议,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大产业格局,目标是“构筑肉桂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市场集散能力”。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药食同源市场持续释放红利。国家卫健委加速《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化橘红等经典药材完成“食品化”转身,目录已涵盖106种食药物质。2025年两会进一步提出“简化认定流程,缩短周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理念之变

媒体+助力肇庆南药产业迈入2.0版本

“肇庆是广东南药大市,种植面积占全省将近40%,其中肉桂的出口量占到全省的90%以上,桂油产量占全国65%。”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华伟对肇庆南药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肇庆在巴戟天、广佛手等道地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种植和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据统计,肇庆市2024年南药种植总面积156.62万亩、总产量65.99万吨、总产值达106.05亿元,种植规模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广佛手、广藿香、巴戟天、何首乌、肉桂、肇实6种道地药材先后纳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

近年来,肇庆贯彻落实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施工图、任务书,各产区正逐步探索南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路径,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壮大升级。

借举办大会契机,肇庆市政府用十足的诚意和“好学精神”邀请与会专家在会前给肇庆南药产业发展“开小灶”,围绕肇庆南药产业发展和“食养之都”打造出谋划策,展现了发展南药产业的决心和雄心。

《中国·肇庆肉桂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中国·肇庆肉桂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大会上,肇庆发布了一系列南药产业发展成果,其中包括肇庆肉桂区域公用品牌logo及视觉体系、肇庆市南药药膳制作评价标准等,标志着肇庆南药产业迈入2.0新版本。

通过“媒体+”赋能,肇庆正深入挖掘南药产业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南药食养之都”的构建基础上,推动南药产业从“卖原料”向“卖品牌”“卖文化”“卖健康”转变。

围绕南药食养产业发展前景和路径,全国顶尖专家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创始理事长杨得坡以肇庆巴戟天为例,指出虽然目前巴戟天还未进入国家药食同源物质名录,但是肇庆巴戟天较好地契合食品工艺,食养市场前景广阔。“当前,肇庆德庆县政府已启动巴戟天药食同源申报工作,我认为其发展前景广阔!”杨得坡说。

据《中国·肇庆肉桂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2025年肇庆肉桂种植面积达到138.74万亩,产量达31.65万吨,综合产值为100.86亿元,从业农户数量超过8.7万户,真正实现“一株南药链动百亿产值”,联农带农成果显著。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开朝在白皮书发布环节表示,肇庆市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医药高地的重大机遇,全力建设“中国南药食养之都”,推动“肇字号”南药品牌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文化叙事之变

让大家“懂南药、食健康”

“太神奇了,难受了好久的肩膀一下子松了。”大会当天晚上,肇庆还举办了中医药健康文化夜市,来茂名公办的李女士在体验完红炉拨筋后十分欣喜,她还购买了肉桂制作的广府金秀。

在夜市现场,展位免费派发热气袅袅的肉桂姜茶、软糯清甜的巴戟天糕、香气朴实的茯苓饼等食疗小品,让“药食同源”的智慧,落于实处,暖在群众心间。而在南药文创区,参观者可以亲手制作安神香囊、草本药皂,或者体验装填药草枕,把这份源自自然的南药馈赠带回家。

中医药健康文化夜市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龙”

中医药健康文化夜市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龙”

民生跟着民声走,药香围着民心转。坚持以人为本,让大会回归于实处,是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的根本所在,也是让更多人了解南药、认可南药,推动南药产业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

“南药夜市不是简单摆摊,而是打造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场景,以‘传统疗法+时尚消费’推动南药走进千家万户。”肇庆市中医院医教部副主任谢君告诉记者。

“南药的魅力,终究走入了人间烟火。”此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肇庆南药一桌菜”,这是肇庆本地食材、厨艺匠心与《肇庆市南药药膳制作评价标准》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现场,五指毛桃肇实汤、佛手金汤高桂虾、首乌巴戟浸乳鸽、高桂暖胃太爷鸡、巴戟天黄芪建中炆羊肉、肇实健脾葫芦鸭、养脾紫淮山包等菜品精美呈现。大会主持人聂筱霏惊呼:南药走出典籍,化作色香味与养生之道的完美融合的诱人珍馐!感受碰撞!

肇庆南药食养一桌菜

肇庆南药食养一桌菜

“我做的佛手金汤高桂虾不仅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多味南药,而且选用的虾也是肇庆当地特有的食用肉桂粉长大的罗氏沼虾。”国家二级中式烹调师、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粤菜师傅”培训中心副主任周巡宇说道。

“肇庆药食同源的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它的商业价值,不仅要贴近年轻人口味,还要从标准到品牌方面都充分赋能。”广东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曾庆钱认为,南药发展药食同源的关键,在于做好标准化、生活化、品牌化。


当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将一个个创新场景铺陈开来,每一位参与者见证的,不只是一场“国字号”盛会,更是肇庆迈向“中国南药食养之都”的坚定步伐与广阔前景。大会汇聚的智慧与共识,正转化为推动肇庆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一个充满活力的南药食养产业新生态加速形成。

 

撰文:韩安东 胡亦赟

图片:吴秒衡

编辑 董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