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台风天里的江门“护路人”

作者 张婧媛;熊毅 2025-09-24 22:00

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冲击江门。风裹着雨,雨随着风,恣意泼洒。

江门市蓬江区院士路上,一棵十多米高的南洋楹被连根拔起,根须扯着泥,枝干横躺在路中央,像条拦路的黑蟒。

00:42

(特写|台风天里的江门“护路人”,时长共42秒)

特写|台风天里的江门“护路人”

“到了!”应急队的车“吱呀”停住。这支应急队共有8名成员,都来自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容景观和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接到“城管110”指挥中心呼叫,应急队15分钟内赶到了现场。台风天里,他们是应急处理倒伏树木的“护路人”。

车门拉开,应急队员梁志斌跳下车。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淌下,模糊了视线。他抹把脸,喊:“行动!”

队员们散开。何昔权有着16年绿化工作经验,单手拎起油锯,径直走向路中央的树干。

院士路是国内首条以两院院士为主题的城市主干道,以纪念江门五邑地区34位两院院士而设立。道路两旁,南洋楹高大生长,枝叶茂密,树高相当于四五层楼高。台风登陆前,属地城管部门已对树木进行过修剪,为大树“减负”。

十多米高的南洋楹被连根拔起。  

十多米高的南洋楹被连根拔起。  

“这树看着壮,实际上根系浅,遇到强台风天容易倒伏,好在没有砸到车辆、造成人员伤亡。”梁志斌多次参与过台风天抢修,他指着连根拔起的树根,跟记者说:“这棵南洋楹胸径50多厘米,单凭人力是无法移动的。我们得用油锯将折断的树枝切割成小段,先清障,再用工程车清运。”

用油锯将折断的树枝切割成小段。  

用油锯将折断的树枝切割成小段。  

“嗡——”何昔权的油锯猛地咆哮,锯齿咬进木头,木屑混着雨水溅起来,打在他脸上。他眯着眼,双手死死攥住锯把,手臂肌肉绷紧,一下、两下,粗壮的树干上锯出个豁口。树干“咚”地砸在地上,木屑和积水裹一起,贴在柏油路上,冒着细碎的白泡泡。

另一旁,队员们争分夺秒,有人弯腰捡散落的枝丫,有人拿扫帚,扫积水里的落叶。落叶刚扫到路边,新雨水又冲回来,只能反复推扫帚,把水和叶子往人行道缝里赶,避开雨水口,以免堵塞排水。

油锯声、扫帚声、风声、雨声,搅成一团。

风又紧了,雨越下越大。队员们的工服,从领口到裤脚,全湿了。20来分钟后,何昔权锯完最后一截主干,关掉油锯。梁志斌和队员们忙着把断木挪到路边。“先把路面清理出来,后续再安排清运,咱们得赶去下一个点。”梁志斌说。

应急队员们合力清理倒伏树木。  

应急队员们合力清理倒伏树木。  

木头湿滑,沉得很,但几人脚步很稳。扫水的队员,最后扫了遍路面,确认没落叶挡路,才扛着扫帚往车边跑。

“桦加沙”是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的“风王”。迎战台风暴雨灾害,江门于23日起实施“五停”,24日起禁止所有社会车辆通行。江门市城管系统抢抓台风登陆前的窗口期,集结了市政、燃气、给排水、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五大行业专业抢险队伍,随时做好城市排涝、倒伏树木清理及供水供气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截至24日20时,全市巡查发现或收到群众报告行道树倒伏1996棵,城管部门清理或加固扶正倒伏树木395棵。

一处清障完,又赶往下一处。  

一处清障完,又赶往下一处。  

“走!下一个点!”梁志斌喊。台风天里,8个人又分别钻进抢修车里。

雨还在下,风还在刮,但路通了。

橙色的作业车在灰蒙蒙的街道上,像点点跳动的星光。

采写/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婧媛

剪辑:熊毅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