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人、7个“家”,直击台风天松山湖的温暖守护

作者 张莎;向熙航;何绮莹;蓝昭仪;陈启亮;麦晴怡;黄政正 2025-09-24 20:30

台风“桦加沙”虽已逐步远离

松山湖风雨未歇

9月23-24日期间

一组温暖的数字

彰显这座城市的守护不减:

全区7处应急避护场所

已安置255名人员

松山湖中心小学应急庇护点

松山湖中心小学应急庇护点

工地工友、流浪人员

均获得热水、热食

和安眠床铺的全面保障

从周到的人员安置

到雨中不间断的清障保障

一场全方位守护持续接力

这种守护,体现在风雨中的一次次不放弃的坚持。

“我们不是赶你走,是怕你出事。” 9月24日上午,风雨中,在松山湖生态园一片桥洞下,网格员刘亮亮、叶俊杰、叶世昌对蜷缩在角落里的3名流浪人员说出了这句焦急而关切的话。

这已是网格员们24小时内的第二次到访。23日晚上,三位网格员刚成功将这几名流浪人员从桥洞劝离,并妥善安置到生态园阳光雨应急庇护中心。

23日晚,网格员将几名流浪人员从桥洞劝离

23日晚,网格员将几名流浪人员从桥洞劝离

但网格员们深知其中几人性格倔强,且有自行返回“老地方”的先例。想到桥洞地势低洼、暴雨积水的巨大风险,他们始终放心不下,于是抓起雨衣和手电,毅然进行“二次巡查”。果然,在昏暗的桥洞下,手电光再次照见了那3个熟悉的身影。

生态园片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临时庇护点

生态园片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临时庇护点

“你们怎么又来了?这里我熟,没事的。”对方显得有些抵触。网格员们蹲下身,继续耐心解释台风天的严峻和庇护点的温暖。真诚的沟通终于打动了对方,他们默默收拾物品,随网格员回到庇护中心,喝上了热水,吃上了热面。

这份守护,也向所有需要的人敞开怀抱。

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北部园)临时庇护点

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北部园)临时庇护点

24日上午7时50分许,一名57岁的湖南籍男子来到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北部园)临时庇护点求助,称从清远来东莞找工作未果,无处住宿。

工作人员同样热情接待,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安身之所的同时,更主动为他谋划下一步。

了解到他的困境后,工作人员耐心指导他用手机购买前往广州的车票,并为他支付票款,为他重启求职之路提供实在的帮助。次日一早,工作人员将送其前往车站,助他前往广州寻找工作机会。

应急包内配备物资

应急包内配备物资

在松山湖中心小学应急庇护点,这里共接收了176名周边项目工人和转移群众,现场提供了320张折叠床和内含被子、洗漱用品的应急包,也配备了医护力量、24小时热水和淋浴房,打造了一个设施齐全的临时安居点。

据统计,在此次台风防御中,松山湖开放的多处应急庇护点妥善安置了255名群众。松山湖各片区内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应急庇护点主要接纳社会人员;东华中学、中心小学等应急避难场所则集中安置了在园区工作的工地人员、水利工程人员等。

坚实的物资储备是这份温暖的底气——园区避护场所共前置折叠床796张、应急包149个、纯净水700瓶及食品3860件,确保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所有安置点同时配备有热水器、洗手间等设施。

与此同时,针对工地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专项转移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协调松山湖公交公司,派出应急运力,梁伟文、杨胜等16位公交车长安全、高效地将工人、应急物资转运至应急避难场所,为人员安置提供了关键交通保障。

当风雨渐弱,守护的重心从“安置”转向“恢复”。

从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松山湖交管大队持续投入道路抢险,组织警力加强巡逻,清理路障,排查隐患,全力守护道路交通安全。

9月24日9时51分,松山湖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迅速出动处置科育路倾倒树木,快速恢复道路畅通。

当天,城管队员冒雨在园区多个积水处打开雨水篦,徒手清理堵塞的垃圾;800多名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等人员以及抢险工程车辆采取“巡查+应急”措施,整理倒伏树木,让市容环境尽快恢复整洁有序。

随着台风影响逐步减弱,园区生产、生活秩序也开始恢复。当天傍晚,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协调公交公司,调度车辆有序将临时安置的工地人员安全运送返回各自项目现场。

一场台风

检验的是应急管理的效率

更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温情

风雨未止

这份守护还将持续

撰文:张莎 向熙航 何绮莹 蓝昭仪 陈启亮

摄影:麦晴怡 黄政正 部分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