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艾玛·沃特森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

南方人物周刊 2025-10-04 14:11

▲JK·罗琳和丈夫尼尔·默里 图/视觉中国

▲JK·罗琳和丈夫尼尔·默里 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围绕跨性别议题,《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与《哈利·波特》电影一干主演激烈对抗,双方都摆出了一副死磕到底的架势,甚至部分电影主创和粉丝,要将罗琳与《哈利·波特》这个IP进行切割。在围绕《哈利·波特》的许多话题和活动中,罗琳成了她塑造的那个无人敢提及其名的伏地魔。

然而,短短几年之间,攻守之势逆转。曾经如火如荼的LGBTQ+运动,因其在社会各领域无孔不入的上纲上线,逐渐引发反对者的激烈抨击和对抗。一度遭遇广泛批评、网暴乃至死亡威胁的罗琳,正在逐渐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陶短房

编辑 / 李屾淼 lishenmiao1989@126.com

“我永远不原谅他们”

2025年9月24日,电影《哈利·波特》系列女主角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出现在《杰伊·谢蒂播客》(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在谈及持续5年之久、她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之间围绕跨性别者问题的激烈争议时,沃特森罕见地作出了模棱两可的表态。她一方面继续强调“否定罗琳在跨性别问题上的立场”,另一方面却表示自己仍然爱罗琳,称“我一直为罗琳留有空间,我心里对她充满爱意,也希望她对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但同时,我也与那些希望伤害她、憎恨她、希望她一生遭遇最糟糕境遇的人站在一起。尽管这两者看似互不相容,但却可以共存。这就是为什么我热爱我们生活的这个极其多元化的世界”。

她声称,自己“希望真的坐下来谈谈跨性别者的权利”。她还划清了界限:不同意罗琳的观点并不会抹去她们多年来在电影上合作的痕迹。

随后,罗琳谢绝一切采访,而是选择9月29日在自己的X平台账户发表长篇推文予以回应。她的措辞十分强硬、尖刻,并同时分享了支持她的喜剧演员IntelLady讽刺沃特森上述采访的恶搞视频。

在这个长篇回应中,罗琳把焦点放在了沃特森的名气和财富上。她认为,沃特森无法理解她所谓的“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收容所、医院或公共卫生间所面临的压力。罗琳将这段经历与《哈利·波特》热映前自己的贫困经历进行了对比,以此证明她更贴近日常生活。

罗琳称,自己“看到很多关于此事的评论,所以,我想提出几点”。她表示,“艾玛(沃特森)和丹(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过去几年里都明确表示,他们认为我们之前的职业协会赋予了他们特殊的权利——不,是义务——在公开场合批评我和我的观点。在他们结束《哈利·波特》的演出多年后,他们仍然扮演着我所创造的世界的代言人角色”,“我永远不会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与一场意图侵蚀女性来之不易的权利的运动沆瀣一气。”

罗琳表示,她对沃特森的愤怒并非源于这位女演员对她此前言论的谴责,而是源于202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上的一次事件。当时沃特森宣称:“我是为了所有女巫而来的。”然后,她无声地补了一句:“除了某人。”罗琳将这番话当成了针对她个人的。她声称,尽管这位女演员有她的电话号码,但沃特森还是在事件发生后指派了其他人给自己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你所经历的一切感到抱歉”。

罗琳愤怒地表示,“当时针对我的死亡、强奸和酷刑威胁达到顶峰,我的人身安全措施不得不大幅加强,我时刻担心家人的安全。艾玛刚刚公开火上浇油,却以为她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让我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善意。”

接下来,罗琳对沃特森进行了一番尖刻的评价:“就像其他从未经历过没有财富和名望的成年生活的人一样,艾玛对现实生活如此缺乏经验,以至于她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她永远不需要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她永远不会被安排到男女混合的公立医院病房。如果她从小就住在商业街的更衣室里,那我才震惊呢。她使用的‘公共厕所’是单人间,门外还有保安站岗。”

谈及几天前沃特森的言论,罗琳毫不客气,“最大的讽刺在于,如果艾玛没有在最近的采访中宣布她爱我、珍惜我——我怀疑她之所以改变策略,是因为她注意到,对我大声谴责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时髦了——我可能永远不会这么坦诚。”

在回复网友留言时,罗琳表示,如果沃特森私下联系她,她会“全力支持”。然而,“她选择做的,不过是又一次公开重塑品牌形象,没有跟我沟通,只是利用我来达到她的目的。这已经过时了。”

▲纪录片《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剧照,艾玛·沃特森 图/视觉中国

▲纪录片《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剧照,艾玛·沃特森 图/视觉中国

“政治因素让事情变得非常复杂”

2001年至2011年,沃特森在根据罗琳原著改编的八部《哈利·波特》电影中扮演了女主角赫敏·格兰杰,由此小小年纪名利双收。在这段时间里,罗琳和演员们都经常提及她在片场给予童星们的支持,为他们提供建议,并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但这一切都随着LGBTQ+运动在欧美的迅速蔓延、并一度俨然成为娱乐圈和舆论界不可触摸的“政治正确”而变得微妙起来。

最初,罗琳也是以“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出现,并一度被LGBTQ+主义者视作“同类”。但在性别问题上,罗琳认为,“自然性别只有男人和女人”,反对LGBTQ+主义者“心理上认同什么性别就算什么性别”的主张。她并不认为反对“跨性别者”的性别主张就是“背叛女权”,相反,她认为那样做会为别有用心的“伪跨性别者”打开侵害女性权益的方便之门,是“对真正女权的践踏”。

2018年3月,罗琳因点赞一条称跨性别女性为“穿裙子的男人(men in dresses)”的推文而受到批评。这是罗琳首次因争议性观点而陷入公众舆论的泥潭。2019年12月,她又公开支持因发表反“跨性别论”言论而遭解雇的智库学者福斯塔特,遭到风头正劲的LGBTQ+团体公然切割和狂热围攻。

这些围攻反倒让此前表现得相对含糊的罗琳坚定了反对“跨性别论”的信念。2020年6月,罗琳分享了一系列推文和文章,阐述了她对性和性别的看法,明确表示了对“自然性别”的坚持。随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多位主角便公然与她翻脸,而打响第一枪的正是沃特森。

沃特森在回复罗琳帖子时宣称,“跨性别者就是他们自己,他们应该过自己的生活,而不必不断受到质疑。”

沃特森进而引发了对罗琳的一波舆论围剿。2022年3月,在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威尔森在介绍沃特森时提及罗琳。沃特森在众目睽睽之下称,“她自称是女权主义者,但我们都知道她是个女巫。”

在沃特森此番言论后,受到鼓励的LGBTQ+群体变本加厉地围攻罗琳,令其遭受巨大压力。

除了沃特森,雷德克里夫和另一位童星出身的主角——饰演《哈利·波特》系列男二号的罗恩 ·韦斯莱的鲁伯特·格林特,也加入了攻击罗琳的行列。

2024年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德克里夫谈到了罗琳的观点,并希望读者阅读《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体验不会因作者的评论而受到影响,他还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公开反对罗琳。

这些批评和围攻,令罗琳的处境十分不利。前两部《哈利·波特》电影的制片人哥伦布承认,“所有政治因素都让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演员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与罗琳的观点不同,这让改编变得不可能。”这导致最新一部《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搬上银幕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在电影“三主角”风头正盛之际,激进的LGBTQ+活动者一度要切割《哈利·波特》系列与其“生母”罗琳的血缘关系。

▲2002年11月3日,英国伦敦,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左一)、艾玛·沃特森(右二)、鲁伯特格林特(右一)和JK·罗琳出席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全球首映式 图/视觉中国

▲2002年11月3日,英国伦敦,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左一)、艾玛·沃特森(右二)、鲁伯特格林特(右一)和JK·罗琳出席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全球首映式 图/视觉中国

然而,在一片 “猎巫”的声浪中,几位《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大反派”却挺身而出,为罗琳辩解。

2020年9月,在全部八部《哈利·波特》电影中饰演猎场看守鲁伯·海格、已于2022年去世的罗比·考特拉尼,在接受《广播时报》采访时面对倾向性提问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不认为罗琳的言论冒犯了什么人”,“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推特上有整整一代人都在等着被冒犯。他们不会赢得这场战争吧。”

2021年3月,饰演“伏地魔”的拉尔夫·费因斯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谈及罗琳被“网暴”。他表示,“我无法理解针对她的尖刻言辞。我能理解争论的激烈程度,但我觉得在这个充斥着指责和谴责的时代,这种做法毫无道理”,“人们对不同观点表达的仇恨程度,以及对他人的暴力言语,都令人不安。”

稍后,扮演女巫莱斯特兰奇的演员海伦娜·卡特也表示,“谁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在遭受侮辱和围攻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的创伤史,并从中形成各自的观点,你必须尊重人们的出身和痛苦。你不必事事都达成一致——那样既疯狂又无聊。她并非有意挑衅,她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说了些什么。”

《观点》(View)前联合主持人梅根·麦凯恩则指出,沃特森等前童星对罗琳的口诛笔伐,不过是为了争夺《哈利·波特》世界的话语权,并迎合当时不可一世的LGBTQ+潮流,从而为己牟利。

由于LGBTQ+群体长期掌握欧美左翼的话语主导权和社会潮流主导权,一度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市场压力,甚至许多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童话改编作品及旧作翻拍作品,都不得不删除所谓“不当内容”,增加部分迎合的内容,而坚持传统性别观念的作品及其作者则饱受排挤。

一些欧美国家的LGBTQ+活动者干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甚至一度染指这些国家的政治、军事、选举和司法领域。

2021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仅5天就签署行政命令,撤销特朗普政府2018年3月和2017年8月的两项限制,重新允许跨性别者在美国军队服役。

2017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不顾强烈的反对意见,强行在中小学推行“跨性别厕所和更衣室”,允许自称为“女性”的男性使用学校的女厕所、女更衣室。在温哥华等城市,甚至有持公开反对意见的女性议员被本党开除。

2024年4月1日,《仇恨犯罪和公共秩序(苏格兰)法案》生效。法案规定,不论何时何地,涉嫌对诸如残疾、宗教、性取向、年龄、变性身份和“性别特征变化”表达“反感、厌恶、嘲笑或侮辱”,都可能被指控为“仇恨犯罪”,最高可被判刑7年。反对这一法案的罗琳,当时曾公开“自请被捕”,引发轩然大波。

▲2004年,英国伦敦,艾玛·沃特森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片场 图/视觉中国

▲2004年,英国伦敦,艾玛·沃特森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片场 图/视觉中国

潮流在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跨性别议题的潮流也在转变。公共舆论开始对以“弱者”自居、却动辄暴力打压异议的LGBTQ+活动者表现出厌烦态度。

2024年5月1日,加拿大魁北克省立法,严禁在该省范围内的任何中小学设立跨性别洗手间和更衣室。

2025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重新入主白宫当天就签署法令,“只承认两个性别,即男性和女性”,从而在行政上给予“多元性别”团体迄今最沉重的打击,同时重新禁止并驱逐在军队中服役的跨性别者。

尽管民主党人百般阻挠,但美国司法系统在经历几个月的博弈后仍然维持了这一法令。

至于《仇恨犯罪和公共秩序(苏格兰)法案》,自生效之初就遭到X平台的拥有者马斯克、美国播客主持人乔·罗根等名人的强烈反对和冷嘲热讽

梅根·麦凯恩对沃特森的“放软”讥讽道,“眼看着风水轮流转,沃特森开始扭捏地表示自己有多爱罗琳,这种做法非常虚伪,也没人会买账。”

2024年,在一次在线对话中,面对一位网友“期待3名前童星主角道歉,期待大家和解”的祝词,罗琳明确表示,他们三人“大可保留他们的道歉”,“那些与旨在侵蚀女性来之不易的权利的运动勾结,并利用自己的平台为未成年人变性加油打气的名人,可以把他们的道歉留给那些遭受创伤的变性者,以及依赖单一性别空间的弱势女性”,自己“永远不会原谅他们此前的所作所为”。

在这次于X平台上发布的长达700字的推文中,罗琳进一步详细解释了自己对曾经疼爱有加的三人“绝不原谅”的理由:“当时针对我的死亡、强奸和酷刑威胁达到顶峰,我的人身安全措施也不得不大幅加强,我时刻担心家人的安全,艾玛刚刚公开火上浇油,却以为她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让我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善意……我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深刻理解,艾玛如此积极地参与到践踏妇女权利的活动中,对那些没有她那样特权的女性和女孩意味着什么。”

2025年5月,此前一贯对三大主角与罗琳互呛装聋作哑的华纳旗下娱乐传媒巨头HBO的总裁布洛伊斯终于开了金口。他承认,尽管《哈利·波特》电影系列“并没有暗中融入”罗琳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观点,但“她有权表达这些观点,我认为大家也很清楚她有权表达这些观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