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用心建设品质县城丨“三年初见成效”·看饶平④

作者 杨可 2025-05-19 11:18

【编前语】

当前,饶平县正全力以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攻坚突破,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以实绩实效交上“三年初见成效”合格答卷。南方+饶平频道开设“‘三年初见成效’·看饶平”栏目,展现该县奋力建设“县域强、产业兴、城乡美、动能足、人气旺”现代化新饶平的新成果、新气象。继“县域产业篇”之后,今日起推出“城乡建设篇”,本期聚焦饶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敬请留意。


“过去公共休闲场所少,现在多了很多公园;以前逛综合体,不是得去市区、就是要到周边城市,现在饶平也有了自己的购物广场;以前办理一个事项跑断腿,现在一站式就能解决……”从外地回到饶平县城工作、生活的吴彦,在回乡一年的时间里深刻感受到了变化。他说:“在饶平县城生活,可一点也不比在城市差!”

吴彦的真实感受,映射的正是饶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果。近年来,饶平以入选广东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推动其城镇化率从2022年48.78%提升至2024年49.41%,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2%。

饶平县城夜景。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城夜景。受访者供图

重塑“人与城”的共生密码,书写“城与产”的融合文章,饶平正用心建设品质县城,让县域更强、产业更兴、城乡更美、动能更足、人气更旺。

打造:现代化凤江新城拔地而起

说起饶平新型城镇化建设,“凤江新城”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立足潮州市委赋予“临港新城”发展定位,饶平县科学编制《饶平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贯穿县城区的黄冈河为中轴线,分南北片区规划建设现代化凤江新城。

由于基础设施相对成熟,凤江新城北片区被优先开发,开发重点聚焦于居住、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物流5个核心功能。凤江新城南片区,则围绕已开工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漳汕高铁饶平南站进行规划建设,意在打造港铁联通、产城联动的滨海高铁新城。

黄冈河沿河南路蝶变。杨义和 摄

黄冈河沿河南路蝶变。杨义和 摄

在此过程中,饶平坚持“做项目先做设计”,科学编制《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饶平县城设计》,完成凤江新城北片区、黄冈河生态廊道、石壁山公园、凤江新城南片区和丁未路历史文化街区五个重点片区设计工作,将县城设计要求融入项目建设中,打造独具饶平韵味的现代化凤江新城。

聚人:全县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

新型城镇化,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在建新城的同时,饶平县积极申请上级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总投资约32.66亿元的饶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推动城乡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上新”。通过强化服务供给、提升县城品质,让县城更宜居、居民生活更便利。

“迎宾大道经过改扩建后,饶平的‘门面’漂亮多了!”家住豪友花园的居民王小星每天上班都要经过迎宾大道,说起这条路的变化,他赞不绝口。

近年来,饶平县不断建强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实现了饶平大桥新建工程等17个项目完工通车,还在县域内建成“8高速口、1高铁站”的基础上,加快推进350公里的漳汕高铁(含饶平南站)建设,积极争取潮州港支线纳入沈海高速改扩建一并实施,谋划大潮高速饶平至南澳延长线项目,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着力构建县域内“9高速口、2个高铁站”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潮州暨实高级中学。受访者供图

潮州暨实高级中学。受访者供图

除了交通更加便利,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越来越多,也是饶平县城居民的直观感受。

饶平县第二中学。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第二中学。受访者供图

深圳实验教育集团饶平县第二中学进入实体化运作,合作共建韩山师范学院附属三饶中学……近年来,饶平县累计优化调整学校68所,在广东省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成绩斐然,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县区。而在医疗方面,该县建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县妇幼保健院等5家县级医院,特别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2024年11月顺利晋级为三级综合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受访者供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第三人民医院。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第三人民医院。受访者供图

不断补齐的还包括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县图书馆、县档案馆,成为饶平文化设施的新地标;新建、改造的6个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进一步“焕新”城镇面貌。县新殡仪馆建成投用、已开工建设的县颐养中心等,也将为居民带来更多便利。

饶平县图书馆、县档案馆。杨义和 摄

饶平县图书馆、县档案馆。杨义和 摄

一系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县城人口集聚。逐步将饶平县城建设成为“人气旺”的新城。2024年,全县常住人口和城关镇黄冈镇常住人口均实现正增长。县域住院率(前三季度)、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出院人数较2022年分别增长6.1%、23.3%、53.14%;县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3.2%,较2022年增长3.14个百分点。

聚商:构建县域商贸服务网络

2024年7月,唐商广场开业。这是饶平县首个商业综合体,刚一开业就吸引了众多县城居民及周边居民前来尝鲜,吴彦也是其中一位。“饶平有了自己的CBD!”他感慨。

商业综合体的落户,在县域形成了新商圈、新地标,反映的是饶平越来越强的商业吸引力,是县城聚商能力的彰显。

近年来,积极构建县域商贸服务网络,在县城区重点打造唐商综合商业体、大肚林文旅酒店等项目,集聚酒店、公寓、写字楼、餐饮、购物等多元业态,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

依托城乡风貌提升成效,饶平县还举办了“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中华灯谜文化节、环汤溪湖自行车骑行、“凤江杯”龙舟赛等特色文旅文体活动,努力实现“引客入饶”“引客旺饶”,以旅兴商、以文聚商。2024年,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577.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5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86.06%、123.96%。

聚商能力的提升,撬动了消费的扩容。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14亿元、进出口总额70.4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8.8%、12.46%。

此外,饶平县还不断完善冷链设施、县域物流网络、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体系,深入推进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市场农产品流通项目、饶平县农贸市场新(改)建项目(一期)、并加快推动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和海润食品研发展销中心等项目建设,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渠道更通畅。

聚产: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产城融合,同样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饶平致力于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立足“临港新城”发展定位,饶平以县城为中心支点,在县城周边布局建设总面积约4.35万亩的“九大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临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粮油糖及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产业集群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潮州华瀛LNG接收站。受访者供图

潮州华瀛LNG接收站。受访者供图

目前,“九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家重点项目华瀛LNG接收站和益海嘉里潮州粮油基地等龙头大项目陆续投产,欧华能源上榜2024年“广东企业500强”。

万亩单丛茶园采摘现场。受访者供图

万亩单丛茶园采摘现场。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是农业大县,在主攻工业的同时,还应坚持工农并举,才能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新动能。聚焦“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方向,该县依托山海资源禀赋优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好茶叶、狮头鹅、水产、青梅等“土特产”文章,高质量推动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其中,茶叶种植面积约15.64万亩、年产值约57.08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15.97%、24.05%。

推动产城融合,必须同步推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对此,饶平县从实际出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如结合广东省农村电商“百园万站”建设,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创意的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带动更多的人通过农村电商实现创业就业。同时,持续完善饶平县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培训、实训、孵化”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并通过用好行业企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谋划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和多所实训基地,形成集“企业+智慧创造+学校+工厂基地”的平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林志铠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