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选!广州软件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哪支最得你心?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9-02 19:23

今年暑期,广州软件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师生们深入乡村,在理论宣讲、科技助农、教育关爱、文化惠民等领域开展实践。

经学校二级学院推荐筛选,15支队伍表现突出,在南方+客户端展现风采。为评选出学校最受欢迎的“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即日起,广州软件学院联合南方+客户端推出评选活动,投票截至10月10日。

快来为广软青春力量点赞吧!(可多选) 1.丝木棉青年突击队 2.“青心同行”青年突击队 3.陈韵扬帆突击队 4.青春护航青年突击队 5.乡村振兴实践团 6.“电”亮同心青年突击队 7.红耕助“荔”乡村振兴赋能突击队 8.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队太平分队 9.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队港头村分队 10.人居环境美化突击队 11.承韵新绘突击队 12.“绿韵钓鲤”青年突击队 13.“语”你“乡”约青年突击队 14.“语”你“乡”约青年突击队从化分队 15.晨曦志愿服务队 提交


1.丝木棉青年突击队(校团委)

丝木棉青年突击队围绕竹三村灵芝种植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助力竹三灵芝产业发展。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走访调研竹三村村民,了解竹三村村落故事,梳理灵芝产业脉络,并以摆摊展销、视频、文创、直播等方式,推广灵芝品牌,为助力当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青心同行”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青心同行”青年突击队依托“供销社+实践团+基地”模式,奔赴白云区钟落潭镇新村开展实践。团队以调研洞察乡土,走访乡村模范女性,记录巾帼奋斗故事;以科普传播知识,开展花卉义教,带领学生触摸自然韵律;以美育赋能文化振兴,推进非遗衍纸美育活动,带领小朋友感悟传统之美;以政策照亮求学之路,通过多元形式让惠民信息走进村户;以协作为乡村聚能,联动校际资源,开展安全宣讲,并推出“讲解 + 剧本杀”活动。此外,突击队还进行IP设计、制作特色打卡地图等,为当地文旅赋能。

3.陈韵扬帆突击队(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

陈韵扬帆突击队前往江门新会,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团队与泓达堂集团签约合作,走访数家陈皮企业,回收227份问卷,完成7场深度访谈,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制作初版宣传视频《小陈皮,大产业》。

此外,队员们探访“双水山地风筝”和“小冈香”非遗项目,收集大量素材,完成非遗研究报告及《搓出来的芬芳:小冈手作香》与《岛桥风鸢》两部宣传短片;走进梁启超纪念馆,从先贤“以笔救国”中读懂担当;在“新农人”的稻田与柑园里,看见科技赋能农业的新可能。

4.青春护航青年突击队(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青春护航青年突击队以“‘语’你同行——12355护航青春之舟,赋能梦想远航”为主题,在从化区首个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服务站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包含安全自护教育、情绪与心理教育、艺术与实践活动及特色主题活动等,通过课堂讲解、情景演绎、手工创作等形式,助力乡村青少年提升安全意识、管理情绪、培养能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

5.乡村振兴实践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乡村振兴实践团聚焦锦一村非遗醒狮传承与乡村教育振兴,以“奇‘狮’妙想 —— 在传承非遗醒狮中焕发乡村振兴活力”为主题开展实践。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融合创意与文化,为乡村儿童打造特色成长平台,用青春力量激活非遗传承。

实践过程中,团队开设醒狮风筝制作、面具创作等课堂,带领孩子们完成百余件创意作品,并开展醒狮拍摄、拓印、橡皮泥创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点燃艺术创作热情。在调研环节,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及商铺,收集了400余条乡村文明与醒狮文化数据,为进一步探索传承路径打下基础。

6.“电”亮同心青年突击队(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亮同心青年突击队以“科技赋能少儿成长、技术服务社区居民”为主题,精心设计了8堂专业实践课,搭建起少儿与科技的桥梁。30余名孩子在指尖的创造中收获成长,108件充满奇思妙想的科技小作品相继诞生。

在亿利广场的“电器义诊”现场,队员们的专业技能成为社区居民的“及时雨”。他们帮助居民维修了30余件小家电,其中26件恢复如初,赢得称赞。

7.红耕助 “荔” 乡村振兴赋能突击队(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红耕助“荔”乡村振兴赋能突击队前往广州从化区太平镇,以“红色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浸润少儿成长”为主题进行社会实践。

在田间地头,队员们聚焦困难老人的农耕需求,提供荔枝采摘、番石榴套袋、拔花生等帮助,切实为老人解决劳作难题。

在乡村义教课堂上,队员们以中医药材、武术传统文化为核心,开设理论讲解、实践制作、武术基础教学等课程,通过趣味互动与实操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在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身体素质,收获自信心与成就感。

8.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队太平分队(数字传媒学院)

7月6日至11日,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队太平分队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文阁村、颜村、红石村,开展古驿道特色小镇深度调研,探索艺术与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发展的可行性。

实践期间,他们完成有效问卷94份,实地访谈四类群体,并提炼出核心问题——93.33%游客期待艺术元素融入,76.47%村民认可艺术活动提升人气,对此团队提出“艺术+产业”方案——建议当地开展荔枝主题墙绘、非遗工坊体验、儿童文创课堂等活动,获村委采纳。在此基础上,团队推动校地共建,已与钱岗村初步达成“艺术扶苗共建基地”长期合作意向。

9.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队港头村分队(数字传媒学院)

7月5日至11日,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队港头村分队前往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开展暑期实践。队员们连续7天开展支教活动,以艺术启蒙、学业辅导等方式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古建筑保护相关问卷收集与访谈,收集120份古建筑问卷及访谈建议,为当地保护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10.人居环境美化突击队(创意设计学院)

今年暑期,突击队深入双水镇龙脊村的九个自然村开展社会实践。聚焦乡村美化,他们通过无人机、测距仪等设备采集影像数据,并运用科技手段成功攻克航测建模、测绘数据融合分析等技术难题,最终形成包含高精度空间的数据底图、详细平面规划及3D可视化模型的综合设计方案,完成九套村落布局三维模型构建及十三户村民需求调研,为龙脊村环境美化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此外,团队赴双水党校参观学习,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进一步完善了龙脊村人居环境、文旅地图提升的实施框架。

11.承韵新绘突击队(创意设计学院)

突击队赴江门双水镇开展墙绘实践。实践中,他们勘察村庄墙面、解码乡土文化,以专业艺术设计功底为笔,以鲜活色彩为墨,在墙绘创作中融入“山地风筝”“黄皮蔗”“大圣寺”等乡土符号,让艺术扎根乡土肌理,为村庄注入时尚活力。

12.“绿韵钓鲤”青年突击队(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绿韵钓鲤”青年突击队立足广州市从化区钓鲤村生态资源,以“亲水娱乐+产地直销”模式,借新媒体多平台展示田园风光、推广特色农产品,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中,队员拍摄9条宣传视频,最高单条播放量超2万次,提升钓鲤村网络曝光度;开展2场农产品直播,吸引超2000人次观看,提高产品知名度;撰写10余篇推文,多角度展现钓鲤村的风土人情。此外,团队推进河道治理与助农除草,助力改善当地生态与农作环境。

13.“语”你“乡”约青年突击队(外国语学院)

“语”你“乡”约青年突击队由商务英语、物联网工程等多专业学生组成,他们深入江门新会双水镇以及广州市从化区,为当地特色产品搭建双语直播电商新赛道。

实践期间,团队共开展8场直播,累计时长7小时,收获上万次点赞,商品获得两千多次曝光,并促成多笔交易,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探索青年服务乡土新路径。

14.“语”你“乡”约青年突击队从化分队(外国语学院)

“语”你“乡”约青年突击队从化分队重点深入从化乡村,围绕农村电商与乡村文化,开展双语直播实践。队员们共开展11场双语直播,通过中英双语介绍荔枝、花卉等特色产业,总共覆盖荔枝推广、花卉展示、古村文化与红色精神传播四大主题,累计吸引28107人次观看,获超8.6万点赞,有效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资源数字化传播。

15.晨曦志愿服务队(外国语学院)

晨曦志愿服务队走进江门市新会区东凌村,以“设点宣传、入户走访、网络直播、入校宣讲”特色模式,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团队在广场设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咨询政策细节;深入困难家庭走访,“一对一”精准对接需求、解答疑问;通过直播打破地域限制,让政策触达更多潜在受众;走进礼乐中学开展专题宣讲,为学生梳理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与关键节点。

此次实践活动有效搭建起困难家庭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直通车”,累计覆盖村民与学生超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余份,解答个性化咨询40余次,政策知晓率有效提升。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郑少涌

编辑 余佩 张茵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