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大地再掀技能浪潮!广东116名选手积极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广东人社头条 2025-09-09 08:00

从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机器人调试和维护,到控制整个车间“神经中枢”的工业互联网工程开发;从便利大众的互联网营销,到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家政服务……

这段时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广东技能健儿正摩拳擦掌,即将赶赴全国技能盛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这项我国目前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将于9月19日—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

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行前动员会在广州市召开。南方+记者 许舒智 摄

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行前动员会在广州市召开。南方+记者 许舒智 摄

无论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还是服务新生活新消费场景的新技术新技能,全国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都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脱胎而来。南粤大地上,一大批怀揣梦想的技能好手,正在车间、实训室里积极备战,挥洒智慧和汗水,解开一个个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题目。

“技能新星”和“老师傅”将同场竞技

“技能粤军,争当冠军;技能报国,成就梦想”……8月28日,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行前动员会在广州市召开,选手们激情宣誓,为自己加油鼓劲。

又是一届国赛,技能青年辈出。前两届比赛,广东获得了骄人的战绩,累计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是广东第三次组团参加全国技能大赛,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

“工匠精神”实现代际传承。选手从17岁到51岁,既有来自技工院校的“技能新星”,也有长期坚守行业一线的“老师傅”,彰显广东技能人才终身培育的特点。

在深圳技师学院工业设计技术项目训练基地,年仅18岁的深圳技师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黄君豪,正在教练的指导下为手绘的产品进行电脑建模。

深圳技师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黄君豪在教练指导下训练。通讯员供图

深圳技师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黄君豪在教练指导下训练。通讯员供图

每天早上8点到凌晨12点,黄君豪将时间分配在手绘、建模、渲染等不同模块的训练上。中午短暂休息时,他还会挤出时间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备赛状态。为了攻克“盲题”挑战,不满足只在网站上积累素材,还到线下产品店采集样本,在本子上描摹轮廓,认真记录不同人群偏好的产品特点。

前两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项目的金牌都被深圳技师学院收入囊中。当接力棒递到手中,黄君豪自信地说:“这不会是压力,是我想追上学长学姐的动力。”

本届全国技能大赛延续前两届做法,设置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其中世赛新增赛项有6个,包括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等。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25届毕业生林威即将参加新增赛项——智慧安防技术项目的角逐,他说:“参加国赛可以大幅提升技能,很享受这个过程,现在一心想着打好比赛,争取拿下最好的成绩。”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25届毕业生林威。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25届毕业生林威。

世赛项目的比赛标准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智慧安防技术项目就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安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林威说,项目所考察的知识技能不局限于智慧安防领域,而且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很多领域中都能发挥用处。

广州市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马子欣。

广州市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马子欣。

“这次实训特意到线下零售店,全流程实习了一个多月,面对不同的客户做出不同的应对,收获非常大。”广州市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马子欣说,她将代表广东参加零售项目比赛。

广州市技师学院副院长陈实介绍,零售项目考察的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外语三方面的能力,学校针对性地进行微专业改造,新赛项和新专业的开发,也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融合了竞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她说。

企业职工选手获得支持,参赛热情高涨

全国技能大赛代表着国家职业技能竞技的最高水平,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国赛赛场脱颖而出,成长为世界冠军和技术能手。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明确要求,各代表团国赛精选项目选手中,企业职工人数比例不得低于50%。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技能人才大省,精准对标、统筹部署,派出的116名选手中,学生选手65人,职工选手51人,其中企业职工选手22人。

人们或许会好奇:企业职工选手平时要忙于生产,一旦参赛要实现脱产或半脱产,能获得支持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所使用的研发实验室、设备设施及耗材全部由企业特供,也基本实现了脱产训练。”正在备战药物制剂项目比赛的选手、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工周日健感受到了来自企业的坚实支持,备赛过程非常顺利。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工周日健。通讯员供图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工周日健。通讯员供图

万乐药业副总经理侯常林介绍,员工参赛不仅是个人的竞技,更是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效果的检验,通过同台竞技、同行交流,也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提供全新视角和借鉴经验。他说:“会视参赛员工为重点考察对象,在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晋升渠道,为后续其他员工参加省赛、国赛甚至世赛给予鼓励和支持。”

扎根于汽车行业15年,邓安从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一路成长为高级技工,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不断地从技能竞赛中提升——多次拿到本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比赛第一名,参赛经历也成功反哺到自己本职工作。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员邓安。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员邓安。

邓安表示,即将参加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国赛精选),赛项设置和日常工作高度重合,在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能改进目前的工作流程,启发很大。

“技术力就是生产力。”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制造总部总部长、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耀辉坚定地说:“这一次国赛,真正从用户需求和企业痛点出发,有助于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与全国顶尖选手的竞技交流,帮助参赛选手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带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技能人才在国内外的竞赛中屡获佳绩,离不开政府、企业、院校三方的协同发力。”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人才评价指导处处长杜乐表示,以深圳为例,高度重视技能竞赛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精准制定、服务主动上门、评价机制创新等多项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及职工参与各级技能竞赛。

备赛从生产一线和产教融合中汲取灵感

对于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学生、时装技术项目参赛选手卢晓玲来说,她的备赛过程可谓是“高人相助”:她的教练团队中,有两名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冠军。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学生卢晓玲。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学生卢晓玲。

值得一提的是,她所在的专业正是对接世赛标准孵化出来的。专业设立后就与头部服装电商企业签约合作举办“双制班”,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在长期的企业真实项目培养下,绘图、打版、立体裁剪……选手在各个环节的训练也更加贴近实战。

这段时间,在深圳技师学院珠宝加工项目训练基地约1平方米的工位里,深圳技师学院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邱树彬经常一坐就是一天。为了备战国赛,他的手指已经不知道被挫伤、划伤多少次了,“对工艺极致追求、对设计美感追求,让我对参与比赛和这个行业有持续的动力。”

深圳技师学院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邱树彬。通讯员供图

深圳技师学院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邱树彬。通讯员供图

深圳拥有完整的珠宝产业链,邱树彬经常在教练胡凡的指导下,走访企业观摩、参加行业交流,逐步改进工艺技术。“比赛规则来自行业标准,学生接触的是最前沿的技术与最真实的需求。”胡凡介绍,广东的珠宝加工项目选手之所以能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离不开这种“贴近市场、融于产业”的培养模式。

互联网营销项目(国赛精选)选手程璐,是深圳技师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暑假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备赛,从早八点持续训练至晚上八九点,反复打磨脚本撰写、视频剪辑、热点策划等技能。开学之后,她一边完成日常教学,一边挤出时间坚持训练。

尽管节奏紧张,程璐却乐在其中。尤其让她兴奋的是,竞赛内容与当前电商和短视频营销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我希望通过比赛,把最新的行业动态、最前沿的营销技术引入教学,真正做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

技能大练兵,反哺职业发展。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李展所参加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及其综合应用三大模块。“比赛和工作岗位重合度很高,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部分,无论是算法设计还是实际部署,都来源于真实的产业需求。”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李展。通讯员供图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李展。通讯员供图

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的五年里,李展迅速成长,多次参与各类竞赛。在他看来,竞赛不仅是职业技能的“试金石”,更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与全国高手同台竞技,可以拓宽我的技术视野。”李展说。

育婴项目(国赛精选)选手卢珊珊也有相似的看法。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家政学专业本科毕业,已在家政行业深耕11年,从一线保姆做起,如今成为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专业育婴早教培训师。“参加技能大赛是一次全面提升的契机,除了增强专业自信和行业声誉,也直接带来了收入的提高。”她说。

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育婴早教培训师卢珊珊。通讯员供图

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育婴早教培训师卢珊珊。通讯员供图

采写:南方+记者 杜玮淦 见习记者 吴静涵 通讯员 粤仁宣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除署名外)

设计:刘子葵

编辑 陈倚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