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28亿元、增长9.5%,增速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4,创造了近10年来最好的成绩。
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57亿元、增长6.5%,增速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9。
GDP增速连续两年居梅州全市第一,丰顺如何实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在发展中寻找稳与进的最大倍数,乘势而上、承压前行、主动求变,是丰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宝。
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丰顺实践实现新突破。当下,丰顺全县上下正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干字当头,以产业升级为引擎、项目建设为支撑、城乡融合为抓手、民生改善为底色,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争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主力军
不久前,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获认定为国家新一轮第二批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成为梅州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这不仅是对宇星新材在阻燃新材料领域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权威认可,更是梅州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宇星新材位于丰顺县,创建于1998年,是一家致力于环保、高效、新型阻燃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20多年来,宇星新材致力于技术创新,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阻燃新材料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等荣誉。
“虽然我们在传统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不会满足于此,而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拓展新蓝海、新赛道、新应用。”在今年丰顺县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宇星新材董事长罗宏波代表发言。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阻燃、导热新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将继续向光伏、导热、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发出更适应这些领域需求的高性能产品,并迅速推向市场。”罗宏波介绍说。
翻阅近年来丰顺的发展答卷,丰顺上下一心,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丰顺路径。
总的而言,体现在八大方面:“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苏区融湾加快步伐、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绿美建设成效显著、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建引领全面加强。
这头,实干树牢发展主线。丰顺动员全县干群坚持目标导向,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和措施,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融湾和振兴中坚守“稳增长”主线。
那边,改革打牢发展基础。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丰顺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等具体改革事项,谋划实施招商引资、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积极争取省市下放用地、用林、环评、用能等方面的行政职权,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而行。
丰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园三平台”。丰顺县供图
丰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园三平台”。丰顺县供图
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丰顺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简单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量”上有所增,在“质”更要有所增。
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达103.7亿元。数字源于实干,源于丰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所在。丰顺深知,要争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主力军,就必须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县域发展动力。”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多次强调,必须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苏区振兴的重要方向。
重点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根据“工业立县、制造强县”的工作部署,丰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切实以项目建设扩投资、促增长、稳预期。
“项目为王”理念,体现在数据上颇具说服力:坚持“一把手”招商,实施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近三年签约纳统项目104个、计划投资241.69亿元。
其中,今年以来新签约引进讯源文旅高端温泉酒店及儿童乐园、宏信建材、省供销粮食服务等项目40个、计划投资91.9亿元,已纳统龙宇科技、京东智慧渔业、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配送等项目31个、计划投资7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丰顺积极实施“免费梅州”促招商引资及创业行动,储备9万平方米免费标准化厂房、3000平方米以上免费创业空间、3600平方米以上免费办公场所、43套人才公寓以及575间高品质酒店房源,吸引企业人才来丰就业创业。
坚持“改革第一动力”
努力打造现代化“粤美县城”
入选全省第二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第二批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全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全省首批美丽县城建设优秀案例……
一项项殊荣背后,是丰顺坚持“改革第一动力”努力打造现代化“粤美县城”的生动实践。
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丰顺县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县城和典型示范带动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重点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构建城与产、城与人、城与乡的“双向”融合发展格局。
“五一”假期,丰顺人气十足——累计接待游客20.58万人次,同比增长268.56%,实现营业收入10887万元,同比增长244.01%。
旅游人气的爆发式增长,既源于县城环境的吸引力,也印证了人口集聚带来的消费活力,成为“聚人”成效的直观注脚。
聚人,非简单的人口机械增长,丰顺采取的措施务实且有诚意——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
过去一年,丰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滚动发展,年度计划投资56.3亿元的80项重点项目有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榕江北河综合整治、235国道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县城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丰顺县城五一路段附近,只见一抹抹“中国红”格外醒目动人,原本灰暗赤膊的老旧墙体都被粉饰一新,一幅幅融入本土特色的墙绘跃然眼前。
“现在大家住得都舒服很多。”五一社区居民徐大叔笑着说,如今群众都会更加自觉维护周边的人居环境,踊跃参与社区各项工作。
年初召开的丰顺县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进一步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深入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项目,一体推进水、电、路、气、网和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建设,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改革、乡镇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持续增强县镇村发展活力,丰顺有实践,更有成效。
2024年3月底,丰顺县印发了《丰顺县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行行政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丰顺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介绍,当企业、群众询问办理有关问题时,对于不在受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咨询和申请,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直接地使用“不行”“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们管”等否定用语。
“而是站在企业、群众的角度,以专业的能力、热情的态度给他们指引、提出建议,让企业、群众前来办事舒心又顺畅。”傅丽文表示,自开展首问负责制改革工作以来,全县存在权责边界不清、相互“踢皮球”“打太极”、办事拖沓等现象相对减少,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
丰顺深知,城镇化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人心的凝聚”。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丰顺蓝图清晰: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品质县城、美丽圩镇、和美乡村齐步走。
——建设品质县城。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广州市城规院开展县城规划设计,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圩镇。强化“一镇一方案”规划设计引领,围绕美丽圩镇重点建设任务抓落实,着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建设和美乡村。按照和美示范村创建标准,加快打造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典型样板。
“来丰顺就对了,没有后顾之忧。”在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弼文看来,丰顺宜居宜业生活圈既符合企业发展所需,亦符合自身生活所求。“我还不断介绍周边的朋友过来丰顺投资兴业,安居乐业。”
毋庸置疑,企业负责人的主动“代言”,既是对丰顺宜居环境的认可,也体现了丰顺“聚人”举措对产业发展的反哺——稳定的人口基数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保障,而产业的繁荣又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形成“人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
坚持“民生第一目标”
用心绘就和美“幸福图景”
紫琳秉志筑学府,嘉应倾情育英才。9月9日上午,嘉应学院丰顺校区(紫琳学院)启用仪式在梅州市丰顺县举行,标志着该校区正式从“建设阶段”转入“办学阶段”。
“当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运动场一一呈现,非常感动。”丰顺校区捐赠方代表、珠江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朱伟航如是感慨。“未来将继续坚守这份教育情怀,全力配合校区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也衷心希望广大贤达一起支持这个校区的发展,一起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努力。”
拼经济、抓发展,落脚点终在惠民生,一切工作都要让群众所盼“有始至终”,让群众意见“落地有声”。丰顺是全省57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市)之一,与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同为第一批省美丽县城重点县(市)。
在这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发展的实践准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助力建设,把群众参与当作恒久动力,将群众评价视为成效标尺,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姿态,把“民生第一目标”深植发展全局。连续两年GDP增速领跑全市的亮眼成绩背后,正是“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坚定践行,更是丰顺“干出‘丰’采”的核心内涵。
丰顺民生福祉的厚度,藏在教育提质的细节里。
丰顺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投资22.39亿元的韩江中学、县职校等一批新(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后可新增公办学位10440个,其中今年9月实验小学汤南校区如期开学、埔寨园区校区及幼儿园开工建设。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教育,我们再也不用操心择校的事了。”学生家长李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民生温度,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升级中。
投资8.7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县人民医院砂田分院迁建工程今年5月已投入使用,全县256个村级卫生站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让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从愿景变为现实。
民生底色,铺展在城乡宜居的变迁中。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丰顺县秉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原则,构建三级责任体系,逐步探索出一条污水治理新路径,让昔日“污水横流”的村庄变身美丽宜居家园。
“大叔,这污水管网铺到家门口,咱把生活污水接进去,小巷的沟渠里再也不会积污水了!”丰顺县、镇人大代表罗卫平常和第三方施工队拿着图纸,走进东方村村民家中算“环境账”。而“现在管网接通后连蚊子都少了!”这句朴实的话,成了他与村民交流时最常听到的肯定,也见证着人居环境的真切改善。
丰顺在绿美行动中提高城乡新颜值,在绿美行动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让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绿美行动带来的变化。丰顺县供图
丰顺在绿美行动中提高城乡新颜值,在绿美行动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让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绿美行动带来的变化。丰顺县供图
民生保障的力度,彰显在民生保障的实招上。
作为梅州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县,丰顺以“五个优化”为抓手,率先在全市启动改革,构建起“1+6+N”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该县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近三年已帮助8000多名群众实现城镇就业。
其中,以工代赈成为稳就业、促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实施的8个以工代赈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4147万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775万元,可带动1207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约1.5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彻底解决圩镇及周边村4000多人饮水困难问题。”丰顺小胜镇党委副书记陈文斌介绍,小胜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额为605万元人民币,目前完成形象进度83%,正在进行蓄水池水箱安装、供水管铺设,护坡挡土墙建设等工作。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郑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