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广州医科大学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校学科优势,以“整合资源、分类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为思路,共组建96支实践团超2000名学生,前往广东清远、茂名、江门、肇庆、揭阳等地市开启暑期实践。
该校学生把县镇村广袤大地作为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的试验场,深入“双百行动”结对单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茂名市电白区,建立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工作站,结合县域所需、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新模式,推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双百行动”全面融合。
现在,选取10支优秀队伍进行风采展示。
为广州医科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可多选) “香域探索·岐黄志行”实践团 “药志远”实践团 “雕琢未来”实践团 神“基”妙算实践团 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实践团 晴晖实践团 “星光导航”实践团 心乡印实践团 “瑶系我心”实践团 绿芽先锋实践团 提交
1.“香域探索·岐黄志行”实践团
实践团正在打磨沉香木料。
实践团正在打磨沉香木料。
该实践团紧密结合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沉香产业实际需求,为沉香山(集团)产业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实践团成员通过溯源沉香市场,在走访中精准洞察沉香市场产品雷同、年轻人认知断层等痛点,明晰了产学研协同的突破口。为此,实践团成员以创想破局,升级产品包装设计,赋予传统沉香时代美感与文化底蕴,以全新视觉形象面向消费者。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还设计开发了三款融合中医脏腑理论的沉香木按摩器具。同时,为提升沉香山(集团)产业园精油类产品的群众认知和使用体验,实践团成员发挥自身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优势,开发了配套使用的睡眠调理按摩手法,并创新性引入沉香精油作为介质,既能保留其芳香开窍的药效,又能减少皮肤摩擦。
2.“药志远”实践团
实践团进行专业检测。
实践团进行专业检测。
该实践团来到壮瑶宝进行调研并观摩山苍子药枕的制作工艺,参观非遗产品展厅,实地考察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为后续精准行动奠定实践基础。深入壮瑶宝有限公司,致力于运用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探索山苍子和岗梅的药用价值,并开发一系列相关产品。在东风村、永联村的青山翠谷间,实践团成员们采收山苍子与岗梅,将新鲜药材送入实验室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析。在学校教师丁博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在实验室中成功将山苍子精油与洗发水的主要成分结合,并经过不断地调配最终达到了相关指标。“从实验室走到山苍子林间,再回到实验室。这是我第一次实地了解山苍子的生长环境,我们团队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山苍子精油的应用,不断优化配方。”实践团成员代表分享。
3.“雕琢未来”实践团
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莫善玉老先生交流。
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莫善玉老先生交流。
前往茂名市电白区,以“非遗传承+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与创新实践,探索传统工艺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实践团成员深入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永乐贝雕厂,在非遗传承人莫老先生指导下,系统观摩了贝材选料、精细打磨与雕刻工艺的贝雕制作全流程,并亲手参与贝壳打磨与拼贴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贝雕的文化内涵,实践团成员还参观电白博物馆、冼太夫人的故里、俚街贝雕馆等地,系统梳理当地历史文化脉络,在冼太夫人主题文创作品的启发下,探索非遗文化与历史和地方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基于调研成果,实践团师生初步设计了一系列贝雕文创产品,并聚焦于创造符合时代审美与实用需求的贝雕衍生品。后续,他们将探索线上销售方式助力拓宽本地贝雕产品的销路,开展贝雕文化主题宣讲活动。
4.神“基”妙算实践团
实践团走访连山当地医院。
实践团走访连山当地医院。
由南山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特等奖团队转化而来,他们深入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周边医院、区卫生健康局等相关机构,推动神“基”妙算系统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肺癌患者开展高效、精准的基因突变检测,实现早预防、早诊治,全面提升清远市肺癌诊疗水平,助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5.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实践团
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实践团。
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实践团。
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科连续14年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优势和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的科研实力,围绕科普宣教、医疗实践两大板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聚焦于慢阻肺的复查和宣传工作。到达广东清远连山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连山人民医院,对上一年进行慢阻肺筛查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同时,为了能够提升群众对于慢阻肺的认知,实践团成员在医院内科进行探访,给予患者关心和温暖,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发放慢阻肺宣传册进行科普,并教导呼吸操和健康操。
6.晴晖实践团
实践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实践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实践团来到广东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福堂镇、清新区禾云镇和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将专业实践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化身“急救教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以“理论+模拟+PK”模式传授心肺复苏、溺水急救等实用技能。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学、反复纠错指导,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救命技能”,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关爱生命、守望相助”的种子。在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期间,实践团还来到清远市禾云镇康园中心,为那里的残疾人送去关怀与温暖。
7.“星光导航”实践团
实践团走访入户调研。
实践团走访入户调研。
带着专业的心理关怀,量身定制“心光筑梦·乡伴童行”服务套餐,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学子铺就成长路,为连山乡村振兴注入“心”动力。在吉田镇成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星光导航”实践团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在团辅活动中引入表达性艺术治疗,通过“梦想漂流瓶”和“同心圆”游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价值。此行,实践团还来到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答疑解惑,并建立起详细的“重点家庭档案”。
8.心乡印实践团
实践团入户调研。
实践团入户调研。
实践团依托精神卫生学院与儿科学院的专业优势,聚焦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农村“一老一小”群体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入户调研、健康护理服务和趣味课堂等形式,为当地老人与儿童送去关怀与温暖。同时,实践团还通过采用场景模拟、互动实操等形式开展儿童急救知识课堂,在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剧活动。
9.“瑶系我心”实践团
“瑶系我心”实践团合作进行墙绘创作。
“瑶系我心”实践团合作进行墙绘创作。
实践团前往广东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瑶文化部落,深化推进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开展“非遗传承+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参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瑶宝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开展墙绘创作。烈日下,队员们以画笔为媒,为永和中学的校园增添了一幅绚丽的文化景观。
10.绿芽先锋实践团
实践团队员给树浇水。
实践团队员给树浇水。
该实践团来到广东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旦俚渔乐营地,为3月栽种的非洲火焰树苗开展细致的浇灌养护工作。现场还制作了“树苗康复档案”,详细记录土壤湿度、枝干状态和养护措施,就像建立病历卡一样,为下次“复诊”提供依据。
南方+记者 刘汉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