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励志新村:电力赋能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作者 唐锦洪 2025-08-12 16:27

九曲十八弯,一弯一风景。在肇庆封开县大洲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贺江碧道画廊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吸引了无数来自大湾区的游客。清凉的竹林碧道、如织的游人、特色的乡野美食,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而在这幅画卷的背后,坚实的电力支撑正悄然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密码”

电力焕新,筑牢乡村振兴能源底座

贺江碧道画廊沿线的励志新村,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了竹林沙滩、格桑花海、帐篷营地等特色景点,并以竹荪酿虾、杏花鸡等美食“出圈”,成为周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随着民宿、旅游线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激增,原有电网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为解决这一难题,南方电网广东肇庆封开供电局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启动贺江流域核心景区及周边村落的新型电气化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571.86万元,新建、改造变压器12台,扩容变压器容量5730千伏安,并完成了励志新村、平团村、大洲社区等6条自然村与1个社区的“三线”整治。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改造后,励志新村到大洲社区的电网供电半径缩短至500米以内,户均配变容量从2.4千伏安提升到9.4千伏安,完全满足了村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封开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陈经理介绍。如今的励志新村,整齐的“三线”、大容量的变压器、崭新的电力线路以及新能源充电桩等扎实完备的电力配套设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以前电压不稳,节假日民宿用电量大时,空调都启动不了。现在电网升级后,电器随便用,游客接待能力也大幅提升。”励志新村村民陈大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屋顶生金”,光伏赋能乡村新风貌

走进励志新村,屋顶上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边葱茏的竹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蓝绿交织”的和美画卷。这是肇庆封开供电局协调推动的“公司+镇村+农户”光伏开发模式的成果。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2024年以来,当地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利用村民屋顶空间开发光伏项目。经过精心设计,兼具发电效率与地域风貌特点的光伏板取代了原有的铁棚、竹棚,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还让屋顶变身“阳光银行”。

村民孔旭荣对自家屋顶的光伏板赞不绝口:“当初还担心影响美观,现在看完全多余了。”他介绍,光伏板采用平屋顶一体化安装,深蓝色面板与岭南古建筑形成巧妙呼应,光伏支架的角度经过巧妙设计,既保证发电效率,又不影响屋顶排水。屋顶光伏相当于无偿获得一个阳光雨棚,既能有效延缓屋顶老化,增加房屋使用年限,又能在夏天给屋顶降温6℃左右,在减少用电能耗的同时还能“生钱”。

肇庆封开供电局运维人员在上门为村民家中设备进行“体检”,排查用电隐患。高方华 摄

肇庆封开供电局运维人员在上门为村民家中设备进行“体检”,排查用电隐患。高方华 摄

目前,励志新村已有21户村民完成屋顶光伏安装,通过全额上网方式,预计租用周期内可为每户带来3万元的经济收益

从电网升级到光伏推广,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励志新村的电力赋能之路,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如今的励志新村,电力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与文旅融合的“软实力”相得益彰,村民用上了“舒心电”,产业焕发了新活力。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进入夏季用电高峰,肇庆封开供电局组织运维人员上门走访巡视,监测用电负荷情况。高方华 摄

正如励志新村一位村干部所言:“持续的电力赋能,让我们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电力足、生活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条“新”路上,贺江碧道画廊的美丽生态与蓬勃产业正携手共进,绘就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

撰文:唐锦洪 高方华 陈艳华 郑旭彬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