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还是“病了”?10个信号教你识别阿尔茨海默病!

南都名医大讲堂 2025-07-18 09:45

您或您的家人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房间却忘了要拿什么。话到嘴边突然卡壳,死活想不起某个词……

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偷走记忆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军教授表示,据现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人数更高达4000万,且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还会持续攀升。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最常见的疾病,大约60%的痴呆都是由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

十大危险信号:别把“病兆”当“老糊涂”

刘军教授指出,别轻易将长辈的健忘视为“老糊涂”,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危险信号。阿尔茨海默病始于显著的“近事遗忘”——刚做的事、刚放的东西转眼即忘,远超正常老化。更需警惕的是,它会逐步损害语言能力(词不达意)、判断力(决策失误)、时间地点感(迷路)等核心认知功能。这些并非自然衰老,而是大脑发出的明确求救信号。忽视它们,会错过宝贵的早期干预时机,任由疾病吞噬记忆与尊严。

1.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除此之外,还包括忘记重要的日期和活动,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重复购物、重复服药等。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且事后往往无法回忆。而正常衰老只是偶尔想不起约会或者记不清名字,事后能回忆起来。

2.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会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原本很熟悉的事务,如无法做饭、开车去熟悉的地方、打电话、玩熟悉的游戏等。正常衰老只是偶尔记不住某个步骤或者本来要说的话,细想能想起。

3.言语表达或书写出现困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经常忘记简单的词语或者出现找词困难的情况,导致谈话突然停止或者突然间不知道如何继续谈话、重复地自言自语等。由于他们忘记了很多词语,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情况,如当你给他一支笔的时候,他没办法说出这是笔,只能说“可以用来写字”;他们找不到牙刷了,求助的时候只会说“放到嘴巴里的东西”,而不能说出“牙刷”这个词。正常衰老只是有时会出现找词困难的情况,大部分时间是正常的。

4.对时间地点感到混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记不住季节、日期、地点等。他们有时候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结束后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或者在家里找不到厕所。当别人问他今天是几号的时候,患者往往回答不上来。正常衰老只是偶尔会想不起今天是星期几或者自己本来打算去哪里。

5.判断力减弱或消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会经历判断力或决策力逐渐下降的过程。如:他们会失去对金钱价值的判断力,常常将一大笔钱给专职诈骗者;他们在个人洗或者保持个人清洁方面有障碍,没办法正确地穿衣服,把衣服反着穿或者夏天披棉袄、冬天穿袖;个别患者还会用脏抹布洗脸,用红酒洗手等。正常衰老只是偶尔会做出某个不恰当的决定。

6.抽象思维障碍。抽象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超然性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透过具体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抽象维障碍,如面对五颜六色的各种水果,患者没办法说出它们的共性都是水果。他们还可能会对数字失去概念。正常衰老只是偶尔会出现不知道银行卡余额及支出情况等情况。

7.东西摆放错乱且失去寻找的能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会把东西摆放错乱导致丢了东西无法找回,而他们可能会因此指责身边人偷窃,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频繁。如,患者会把熨斗放在冰箱里,把钥匙放在鞋子里,等等。正常衰老只是偶尔会不记得把家里的物品(如钥匙)放在哪里,但一般事后能找回。

8.情绪和行为的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上一秒还很高兴,下一秒就泪流满面或勃然大怒,而且找不到情绪变换的原因。正常衰老只是偶尔会出现心情低落或心烦意乱等情况,但自我调整后可恢复。

9.个性的改变。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原本很有礼貌的人总喜欢用脏话骂人,原本性格平和的人变得执拗,处处与家属作对,原本爱干净的人变得不修边幅。他们变得困惑、多疑、易激惹、恐惧,常常怀疑家属偷了自己的钱财或者要害自己。正常衰老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性情或多或少会出现某些改变,但都在可理解的范围内。

10.失去动力与激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变得很消极,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成天坐在电视机前,没事总爱睡觉,以前喜欢的事情也不再热衷,不喜欢搭理人,开始从爱好、社交活动、工作项目或运动中脱身。正常衰老只是偶尔会对工作和社交产生厌倦,但经过自我调整后状态一般都可以恢复。

早诊早治守住记忆防线:如何避免病情转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达10—20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轻度、中度、重度),各个时期的特点有所不同,如果早期能有效干预和治疗,会有较高生活质量。

刘军教授强调:“很多家属误以为早期症状是正常衰老的表现,直到患者走失或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才就医,往往错过了黄金干预期。”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大脑神经细胞损伤相对较轻,干预措施(药物+生活方式+认知训练)协同作用效果最佳,有望显著延缓病程进入中重度阶段的时间,为患者和家庭赢得更长的、更有质量的生活期。

很多人认为“反正阿尔茨海默病治不好,那就不治了。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刘军强调,越早诊断,越早干预,患者受益越多,不仅延缓病情发展、保留更久的生活能力,同时减轻家人照护负担。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防,刘军教授则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次,坚持“管住嘴,迈开腿”,即重视饮食的合理搭配,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杂粮、粗粮,保证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有益物质的补充,同时遵循科学的方法加强锻炼;再次,合理用脑,读书看报听新闻,提高自身的认知储备;最后,避免熬夜,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保持愉悦心情和乐观心态等。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许咏怡 周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