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市首个电动车无线充电项目,万江交通综合治理加速推进

作者 王颖 2025-07-22 17:22

今年以来,东莞市万江街道以“交通综合整治年”为契机,紧扣“补短板、强治理、树典范”主线,全力推进全域交通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补短板

夯实基建,破解民生出行堵点

聚焦群众出行的“急难愁盼”,万江街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系统补齐功能短板,织密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滘联社区汽车超充站

▲滘联社区汽车超充站

在停车及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万江街道依托“城水相依”特色,2025年上半年已在翠珑湾、保利二期等区域新建停车位2100个,完成滘联、大汾等12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2808个。

全年计划新建停车位35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25处、电动自行车有线充电设施5000个,全市首创建设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项目,全方位缓解出行配套难题。

▲全市首创建设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项目

▲全市首创建设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项目

在优化慢行系统方面,万江街道已新建万道路、人民医院北门等路段9.361公里非机动车道,年内将持续推进26公里非机动车道建设及3个电子警察项目,让城市“毛细血管”更通畅,非机动车出行更安全舒适。

强治理

靶向攻坚,提升路网通行效能

针对交通拥堵与安全隐患,万江街道对重点路段实施“一点一策”精准治理,擦亮交通治理底色。

在拥堵节点改造方面,万江街道针对多个重点拥堵路段和事故频发路段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其中,在莞穗路万江桥至万鹰大厦段完成隐形护栏加装,汾溪路7公里非机动车道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同时,计划对曲海桥水泥隔离墩加装护栏,并重新规划万福路、水果街等路口的交通组织,通过设置单行道、非机动车道及规范停车区域,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在执法与宣传层面,每月对14条、28公里主干道路开展全天候整治,累计检查面包车339辆次、查处超员17宗,劝离违停车辆15578辆次;开设“交通综合整治进行时”专栏发布13篇推文,联合多部门推进电动自行车规范化管理,目前辖内上牌车辆达9.18万台,引导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树典范

政企协同,打造片区治理样板

以市人民医院交通综合治理为标杆,万江街道创新“政企协作+民生优先”模式,总投资5100万元打造综合示范区,为全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在生态与便民融合升级方面,万江街道按“生态+停车+休闲”理念,将农业生态园改造为2.9万平方米生态公园,盘活闲置用地新增300个生态停车位,活化旧楼打造“莞一夏”活动中心,同步完成谷溪街、康富路修缮与翻新,实现风貌与功能双提升。

在科学治堵方面,万江街道针对医院高峰车流,对莲子坊商业街“微改造”实现人车分流,预计通行效率提升40%;将1.4公里江景路拓宽为“双向两车道+非机动车道”,保障医院东门、南门畅通。

此外,投资3400万元对万道路实施系统性改造,包括6.3万平方米绿化带优化、灯光亮化及新建77米高标准人行天桥,通过“高标准设计+分阶段施工+群众监督”,实现交通与环境改善双赢。

万江交通运输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潮涌通衢 交通领航”党建品牌为引领,始终把群众出行体验放在首位,持续深化综合整治,用更实举措让路网更通畅、出行更舒心,让交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南方+记者 王颖

通讯员 万江交通运输分局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