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保”成员上新,“林中彩虹”红头咬鹃现身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

作者 郭雨欢 2025-08-29 15:58
00:11

河源“国保”成员上新,“林中彩虹”红头咬鹃现身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

近日,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监测工作中,意外观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头咬鹃的活动踪迹。这一发现直观印证了近年来东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扎实有效,彰显当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的态势。

据了解,发现当日,保护区巡护人员按照既定路线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在行进过程中,巡护人员凭借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对保护区内物种的深入了解,敏锐发现一只羽毛色彩艳丽的鸟类。经初步观察辨认,判断该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头咬鹃。为避免对其造成惊扰,巡护人员立即保持安全距离,使用专业拍摄设备对红头咬鹃的形态特征、活动状态进行细致记录,并第一时间将发现情况向保护区管理部门汇报。

红头咬鹃雄鸟头部为鲜红色,颈部呈暗绯红色;雌鸟头、颈为橄榄褐色。翅膀具黑白斑纹,尾羽长而方。因头部、颈部和上胸部颜色鲜艳,被形象地称为“林中彩虹”。红头咬鹃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通常仅栖息于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人为干扰少的天然林区,其生存状况也被视为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部康禾镇,是以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水土保持林及穿山甲、蟒蛇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023年,该保护区内的兽类及鸟类栖息地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目前,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已记录到天然植物1000多种,同时栖息着大量珍稀濒危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包括穿山甲、蟒蛇、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则有红头咬鹃、猫头鹰(鸮类)、白鹤、白鹇、水鹿、鹰类、水獭、虎纹蛙、蛤蚧(大壁虎)、杜鹃科鸟类、啄木鸟科鸟类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群落。

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东源县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当地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严格管控非法捕猎、非法采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建立健全科研监测体系、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改善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为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营造了稳定、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此次红头咬鹃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东源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后续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撰文:郭雨欢 陈振敏 张燕科 叶辉

剪辑:伍欣莎

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