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博为师,德高为范|致敬新会优秀教师

作者 黄绍侦 2025-09-10 06:30

银洲湖畔,圭峰山下,有这样一群点亮心灯、塑造灵魂的引路人。他们深耕于三尺讲台,将心血化作润泽新会桃李的甘霖;他们奉献于平凡岗位,用大爱书写侨乡教育事业的华章。“学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在他们身上,不仅是熠熠生辉的座右铭,更是日复一日的生动实践。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怀着最崇高的敬意,走近广大新会优秀教师,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师者情怀。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致敬新会优秀教师:(可多选)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吕翠香 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谢奇峰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刘燕宜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余运生 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范月明 江门市新会东区学校——戚秀梅 江门市新会实验幼儿园——林丽娜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三村小学——钟小英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南沙小学——梁红焕 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八堡小学——翁银瑞 提交

吕翠香: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政教处主任

【职称/荣誉:中学生物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生物科学普及协会、广东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

吕翠香坚守教育初心,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用爱心、耐心与公平心教学,让教育兼具知识厚度与情感温度,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吕老师”。她主动践行新课标理念,尝试将模型构建、小组合作探究等融入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她深耕教研,主持或参与7个省市级课题研究,12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等。如今“物理模型构建”已成其教学特色,她带领团队总结出有效策略并在市区推广。

吕翠香以不断自我提升、辐射引领青年教师、赋能学校发展为幸福追求,努力为江门生物教育贡献力量。

谢奇峰: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 教导处主任

【职称/荣誉:初中物理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江门市基础教育首批名班主任;新会区十杰教师、新会区优秀班主任特等奖、新会区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新会区物理学科首批兼职教研员、新会区第三批学科带头人】

谢奇峰从教25年,拥有13年班主任经验,始终以“成为学生、家长与学校共同认可的好老师”为目标,潜心耕耘教育一线。在教学实践中,他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面对复杂的物理概念,总能化繁为简;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而富有成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编写的校本课程《物理趣味实验亲子体验活动》获得广东省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教学案例《电流的测量》,获2025年广东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质教育教学案例一等奖。学生们对他评价很高,不仅视他为功底扎实的优秀物理教师,更将他当作懂得倾听、善于引导的良师益友,亲切地称他为“峰哥”。

谈及教育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谢奇峰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追求的人。”正是这份理念,让他在收获126项教育教学奖项与荣誉的同时,更添一份对教育事业的自豪与满足。

刘燕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总务处副主任

【职称/荣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

三代为师,一脉相承。24年前,刘燕宜跟随外婆与母亲的足迹步入讲台,以教为业,以育为志。她信守“成人达己,成己为人”,潜心深耕,躬身育人,臻于至善。教学上,她以“一学一用”贯穿课堂,推行“整体化”教改,融深度与温度,重思辨与语用,学生的综合素养显著提升。班主任工作中,她独创“三面镜子”育人法:用放大镜发掘优点,增强自信;用穿衣镜对照自我,认知全面;用三棱镜折射万象,启迪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学生亲切地唤刘燕宜为“大刘”——是老师,更似挚友。令她最感成就的,是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愿与她分享人生抉择,探讨生活的点滴。这份跨越岁月的信任,是她从教路上最美的回响。“成为特级教师,是荣耀,更是使命。我将继续以担当为笔、以智慧为墨,续写教育之长卷,应答时代之问声。”刘燕宜说。

余运生: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高三级长

【职称/荣誉:高中生物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新会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2021年新会区优秀共产党员】

余运生是一名党员教师,在新会一中任教17年,拥有8年高三把关教师、13年班主任、5年副级长/级长资历。他的教学特色以 “有心、有劲、有爱”为核心,践行陪伴教育,善于家校协同,用“接力实验设计教学”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常称他为“生哥”,评价其“懂学生、暖人心”;家长曾赋诗赞“余门子弟才情高”。

余运生始终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承诺,并表示:“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自己带了一年或者三年的学生成长了,向上了,向善了。”

范月明: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高中级长

【职称/荣誉:高中生物高级教师;“江门市年度优秀教师”“江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先进个人”;新会区第四届中学生物学科带头人、“新会区十大杰出教师”“新会区优秀共产党员”“新会区优秀教师”;2016年新会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范月明从教19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学业绩突出,曾获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质量一等奖。她曾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并主持广东省“十三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基于可视化学习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工作,成果突出,论文《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荣获全国中学生物课堂实验教学论文一等奖,论文《巧用思维导图,导出问题导学法的有效性》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学生物学》第31卷第6期,另外10多篇教学论文分别荣获广东省、江门市一、二等奖。

范月明坚持细心育人、暖心教导、开心教学的“三心教学理念”,在年级管理中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建立团结和谐、勤奋创新的级组。

戚秀梅:江门市新会东区学校 四年级级长

【职称/荣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优秀班主任;新会区优秀教师、新会区骨干教师、新会区优秀班主任特等奖;会城街道十佳班主任】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余载,戚秀梅始终勤勉尽责,无私奉献。在教学研究方面,她持有教育部“国培计划”合格证书及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证书,积极参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等省级课题研究,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国家、市、区级奖项,并发表于专业刊物。在教学探索上,她深研教材教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了“细、宽、实”的独特教学风格。

戚秀梅勇于教学创新,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促进尖子生与后进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她秉持耐心与爱心,通过频繁的“心贴心”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孩子们平时都亲昵地称她为“梅姐”。她还积极构建家校合作桥梁,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均予以及时肯定与鼓励,有效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这让多届学生家长都有一个共同认知:把孩子交给戚老师是最放心的。

林丽娜:江门市新会实验幼儿园 保教副主任

【职称/荣誉:幼儿园一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优秀教师;新会区优秀教师】

林丽娜始终坚持教育理念的创新,注重与孩子们建立亲和、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是孩子们眼中最喜爱的“娜娜老师”。她在音乐教学方面成绩显著,多次在区级以上的教研观摩活动中作公开展示,获得好评。

林丽娜近四年担任新会实验幼儿园分园保教副主任,发挥专业引领,通过分享经验、个案分析、场景模拟等“传帮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此外,她还结合分园的基础和优势带领教师团队开展多项教学研究,成效显著。

钟小英: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三村小学 教师

【职称/荣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新会区首批名班主任】

钟小英从教30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8年,近几年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她在新会区崖门镇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三十载,以高度的责任心,形成了“关爱学生有如自己的孩子,严格教导又不乏细致关怀”的班主任工作特点,赢得学生的喜爱,家校的认可。她积极钻研、踏实肯干,是新会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此外,钟小英组织开展劳动特色教育出色,三村小学于2023年被评为江门市劳动教育特色。同年,她代表学校在新会区劳动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2025年,她在新会区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成果展启动仪式上,代表乡镇学校分享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因地制宜开展劳动特色教育,为推动新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梁红焕: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南沙小学 教师

【职称/荣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新会区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大鳌镇“十佳优秀班主任”,连续多年获评“镇优秀班主任”“镇先进教师”“教学能手”】

梁红焕是扎根乡村教育31年的基层党员教师,她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爱心与责任深耕教育事业。她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培训研讨,将前沿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引入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式学习等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她的班级管理成效突出,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优,每学期均获评学校文明班,多次获“镇文明班”称号。

梁红焕对特殊学生格外用心,曾耐心照料一名唐氏综合征学生,帮其打理生活、培养习惯、辅导学习,该学生亲切称呼她“老师妈妈”,学业上也取得显著的进步。

翁银瑞: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八堡小学 副校长

【职称/荣誉: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新会区优秀教师】

扎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二十八载,翁银瑞始终怀着一份朴素的信念:让每个孩子爱上英语、用好英语。在课堂上,她注重激发兴趣,倡导“在玩中学、在学中用”,经常借助情景对话、任务挑战、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把知识融入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孩子们从“怕英语”到“愿意说”,从“被动听”到“主动问”。最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常说:“总能把难懂的知识点讲得像故事一样有趣,不知不觉就听懂了。”

“亲眼见证一批批农村学生逐渐自信、开朗,运用英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拥抱更多人生的可能,这让我倍感踏实和幸福。”回首教学生涯,翁银瑞表示,这正是自己坚守讲台的意义所在。

出品:新会区教育局 新会区委宣传部 南方+新会频道

策划:肖伟 李俊

撰文:黄绍侦

设计:区瑞香

通讯员:杨莹 刘锦娟

图片:新会区教育局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南方日报、南方+新会大课堂,看更多新会新闻>>


编辑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