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入村,技术到田!云城区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解民忧

作者 陈玮琪 2025-08-11 08:30

近日,在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枧岭村滑石自然村,游人一边感受山间清凉,一边在成排的化州橘红与凤梨之间观赏游玩、拍照打卡,享受着当地“特色种植+观光旅游”模式带来的新体验。

“过去,我们也想多种些水果增加收入,但就是不懂技术,也找不到人教,迟迟不敢下手。现在好了,有了带路的‘师傅’,也有了致富的新路子。”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

上述变化,源于今年云城区纪委监委大力开展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

据了解,为助力实现全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持续深化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云城区纪委监委出台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派出2个常态化监督检查组(下称“检查组”),把纪检监察同基层巡察紧密结合,紧盯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工作,强化政治监督,深入村(社区)一线开展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监督+整改+治理”闭环机制,推动解决当地民生痛点问题。

今年3月,在南盛镇枧岭村,村民向检查组反映:村里有闲置土地和富余劳动力,也有种植水果的强烈意愿,但缺少种植方面的技术能手和技术培训,导致种植水果的计划迟迟不能落地。

了解情况后,检查组立即向镇党委、镇政府反映情况并积极跟踪督办,南盛镇党委迅速协调云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方案,结合枧岭村土壤条件,以加强人才驿站建设为重点,精准引入农业科技人才和专业种植团队,开设“田间课堂”,邀请专家现场传授凤梨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提升村民种植技能,帮助破解农业人才和农业技术入村到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南盛镇农办、经济办等职能部门也主动服务,助力相关企业和村民合作建成凤梨种植基地100余亩,完成凤梨种植10万余株,预计本年度产值300万元、帮助村民增收20万元,为后续深加工项目和文旅项目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在开展巡察期间,云城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党风政风+巡察”的监督方式,派出专项监督检查组和区委巡察组分工合作,协调镇(街道)审计办力量同步开展审计监督,协同发现镇(街道)、村(社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录入不齐全、合同签订不规范、人才引进力度不足等方面的615个问题并推动解决,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注入强大动力。

“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我们将持续深入一线强化监督,把监督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保驾护航。”云城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记者 陈玮琪

通讯员 刘继文

编辑 魏楠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