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罗非鱼产业服务沉下去,“进百村”破解养殖难题

作者 颜志雄 2025-08-25 17:42

在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的鱼塘边,养殖户李大叔拿着刚办下来的养殖证,对着手机里“茂南非非”平台的养殖技术视频频频点头,“以前办证要跑好几趟,现在服务队到村里,有专人来办证了。”

在禅城—茂南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的助力下,自7月开始,茂南区罗非鱼产业综合服务“进百村”专项行动,正在悄然改变当地养殖户的生产生活。

办公室搬进村头

一站式服务到塘边

清晨,金塘镇政府大院里,综合服务队工作人员麻利地分装宣传物料。“今天要跑4个村,海报、折页、广告扇一样都不能少。”队员小李边清点边说。这支由农业、金融、政务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服务队,带着“一站式”服务包,开启为期6天的进村服务。

在公馆镇荔枝塘村村委会,新挂起的“罗非鱼综合服务窗口”前,养殖户陆续前来咨询。

“现在鱼价不稳定,怕养了鱼回不了本。如果低于成本价会得到多少赔偿?怎么买罗非鱼成本价格保险?”养殖户陈大姐问。服务队耐心解释保险政策。

这样的场景,7月下旬在金塘、公馆两镇的45个行政村轮番上演。服务队带着政策、工具和专业团队,把办公室“搬”到了村头。

在公馆镇的政策宣讲会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用方言讲解鱼塘保险细则,养殖户围坐一圈认真记录。一个个具体问题被耐心解答。数据显示,一周内,两镇投保鱼塘面积从745亩激增至1308亩,增幅达75%,26万元保费背后,是养殖户风险意识的觉醒。

“贷款到账那天,我立马加购了饲料。”金塘镇养殖户小吴算起了增收账,“有了这笔钱,鱼塘从50亩扩到80亩,预计年底能多赚不少。”在他身后,新修的鱼塘埂上,几台增氧机正呼呼运转。

6天时间,金塘镇覆盖22个行政村,公馆镇用6.5天走完23个村,累计接待养殖户579人,发放宣传物料3645份。“以前对这些政策的细节总是不清楚,现在专家面对面讲,还有视频演示,一目了然。”养殖户老林感慨。

45村试点破冰

全区域服务织密网

试点阶段,45名村干部接受了系统培训,从政策解读到数字工具操作样样学习,成为连接政府与养殖户的“关键纽带”。

这种赋能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7月下旬,茂南全区养殖证办理量较之前翻番,新增20份证件。“以前有村民不懂为什么要办证,总问‘办证要带啥’,现在我手机里存着清单,还能帮他们预审材料。”一名参加了培训的村干部说。

“扫码关注‘茂南非非’会不会有诈骗?”面对工作人员的邀请,有养殖户起初满脸警惕。这让服务队意识到,数字化服务推广还需迈过信任关。

“大家看,我先扫一个!”村干部当场拿出手机演示,“这是区里认证的官方平台,政策解读、技术视频都在上面,绝对安全。”干部带头示范后,养殖户渐渐放下顾虑,一周内平台关注量净增201人。

经过试点总结经验后,8月期间,“进百村”服务覆盖到全区剩余8个镇(街)的126名镇村干部。服务队建立需求闭环管理机制,收集的诉求在当月反馈跟进,确保“事事有回音”。

“办理养殖证是‘进百村’的关键一环,把散户数量摸清楚,缩小他们的信息差,接下来推出的配套政策才能更加精准有效。”茂南区金促会相关负责人说,例如企业提供实惠的优质种苗、保险和银行信贷的优惠、罗非鱼联农带农项目开展等,让养殖户有更多选择。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温婷婷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