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佛山市高明区探索‘耕地流转中心’推动耕地集约流转”案例入选广东基层改革典型案例,面向全省推介。
8月22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关于推介一批基层改革典型案例的通知》。会议围绕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总结提炼改革经验、落实 “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机制作出明确部署,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新一批基层改革典型案例的推介,加强跟踪指导,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调动基层抓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日,广东省委改革办印发通知,向全省推介36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附后),逐个明确推广有关经验做法的牵头责任部门。
其中,“高明区探索‘耕地流转中心’推动耕地集约流转”案例入选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板块。
高明区以明城镇为试点,创新探索“农户流转–耕地流转中心收储建设–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招商”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累计集约土地1.4万余亩,建成高标准连片化稻田1.2万余亩,吸引8个超亿元的农业集约化生产项目进驻,稻田年产粮食超5000吨,相关村集体收入增长近100%。
其一,组建中心,实现“小田”变“大田”。由明城镇政府牵头成立公有企业作为“耕地流转中心”,通过协商流转、公开招标等方式,整合村集体及个人的闲散地连片开发。
高明区探索“耕地流转中心”推动耕地集约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高明区探索“耕地流转中心”推动耕地集约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其二,分类动员,实现“农户”变“储户”。明城深入走访片区股份(经济)社理事会(社委会)成员和农户,全面摸排地块信息,“一村一策”制定土地存入管理办法,推动农户存入土地。
其三,提升效益,实现“低效”变“高产”。明城明确界定土地价格、存贷双方及耕地流转中心的权利义务,通过第三方评估确定租金标准,建立土地“数字云图”,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
其四,零存整贷,实现“分散”变“集聚”。明城对土地统一规划分区,高标准改造后整体租出,实现园区化管理并直接对接经营主体,有效提高项目招引能力;引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高明区的万亩稻田就是其中一个生动案例。
万亩稻田。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万亩稻田。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从分散种植草皮、韭菜等低端产业,到连片发展成为融合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优质稻米加工展销、休闲农业观光、研学教育于一体的万亩水稻公园,万亩稻田激活农业资源效能。
据统计,万亩稻田的水田发包价格由原来每亩不足1200元提高到1600元,鱼塘由原来每亩不足1500元提高到2500元,新岗村等相关村集体收入突破1000万元,明城镇农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8.2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13.7亿元。
“耕地流转中心”模式的应用大大带动了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让撂荒地“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撰文:朱苏娇
摄影:戴嘉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