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广州华商学院组建100余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广州、肇庆、揭阳等多地乡村,聚焦特色产业赋能、文化传承创新、教育资源下沉、科技智慧助农等领域,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橘小糖”“团源源”“芡小趣”等多个文创IP矩阵,通过直播、集市等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超30%;开展超200节课程,服务超一万名青少年......1000余名广州华商学院师生活跃在乡村一线,发挥专业所能,为县域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经学校筛选,42支实践团队脱颖而出。为进一步遴选表彰实践育人先进典型,即日起,广州华商学院联合南方+客户端开展评选活动,在42支实践团队中公开票选5支“最佳人气队伍”。投票截至9月7日结束,届时投票结果将按30%权重计入校内评优总分。
一起为扎根乡土的青春力量点赞!(可多选) 1.“华创艺行”突击队 2.“小旅进镇”实践团 3.“青衿萤火”实践团 4.“云析水韵”突击队 5.“石韵数博”突击队 6.“小旅漫镇”实践团 7.“印象罗源”突击队 8.“薪传启梦”突击队 9.“夏乡・逐梦”实践队 10.“借个胆儿”实践队 11.“青衿萤火·青暖夕阳”实践队 12.“照亮你心,温暖我心”突击队 13.“育爱同行”突击队 14.“生入童心”实践队 15.“潮创青年”突击队 16.“极光”突击队 17.“确实芡实”实践队 18.“青穗薪语”突击队 19.“凌翎星莘”突击队 20.“账”量青春实践队 21.“萤窗知行”突击队 22.“青苗筑梦”实践队 23.“数智兴农”突击队 24.深藏blue队 25.“青禾红韵”突击队 26.“瑶山筑梦”突击队 27.“律行致远”实践队 28.“童”频共振实践队 29.教院创协社会实践团 30.萤火燎原队 31.岐黄新青年实践团 32.浅草寻春队 33.“拾艺青禾”突击队 34.“知行筑梦”突击队 35.“e路耘乡”突击队 36.红穗荔行梦之队 37.“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 38.华商兴农直播团 39.“红旅荔行”实践队 40.红心智行实践团 41.星光闪烁队 42.“医心为民”实践队 提交
1.“华创艺行”突击队
团队重点与当地政府及种植户对接,深度调研竹荪、竹笋、赤松茸等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及产业生态。过程中,他们深化了包装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应用,锤炼了乡村场景下的执行力与应变力,初步为当地打造起“坑口优品”品牌,助力特色农产品推广。
2.“小旅进镇”实践团
实践团深耕肇庆四会乡村振兴,秉承“文化创意+数字创新”思路,打造“橘小糖”等文创IP,并通过直播、集市等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增长超30%。团队服务覆盖7个镇村,服务青少年700余人,连续两年获得省级优秀团队。
3.“青衿萤火”实践团
2025年暑期,团队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第三年赴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以“红绿遗融合赋能潮汕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在红军小学开展实践。服务为期14天,累计开设84节课程,服务学生4000人次。
此外,队员们设计“萤舟舟”“舟小阳”IP,上线5套表情包与7类文创产品,推广当地文化;深入龙舟基地调研,完成1篇文化调研报告;开展环保集市、树叶拼贴画等课程,进行60米主题墙绘,助力乡村风貌建设。
4.“云析水韵”突击队
团队以“科技赋能传统渔业,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经深度学习,研发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下生物精准识别与数据分析。该技术获得论文发表及国家级奖项。
5.“石韵数博”突击队
7月9日—23日,突击队赴梅州梅县区南口镇,开展为期15天的“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他们以“数字赋能非遗文化”为核心,推动非遗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发布18篇推文、14张海报、7条视频,浏览量超2.7万。此外,开展2场直播,制作IP及周边产品、客家博物馆研学手册等,向2000余人普及推介当地非遗文化。
6.“小旅漫镇”实践团
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南池村开展实践。他们创新打造助农文创IP矩阵“甜桃桃”与“傲傲荔”,推动杨桃、荔枝产业升级。在支教活动中,团队融合非遗元素开发杨桃主题美育课程,通过农场探访、拓印画创作等深化幼儿乡土认同。此外,联动高校、幼儿园、社区共建实践基地,将IP融入教具开发与农产品推广,并学习直播助农技能,探索可持续乡村振兴新路径。
7.“印象罗源”突击队
突击队深入四会市罗源镇,以“文旅+新媒体”为思路,助力罗源镇农文旅高质量发展。团队制作宣传片《印象罗源·树说》,推出微团课《年轮里的初心,古树下的青春答卷》,并打造“我与罗源故事”品牌栏目,宣传当地文旅。
此外,推出原创IP形象“团源源”,打造文创矩阵;绘制文旅导览图及宣传册,为人面果及人面酱设计包装,让“小果子”化身“大名片”,帮助罗源镇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区域品牌。
8.“薪传启梦”突击队
实践中,突击队以美育为支点,将墙绘创作、非遗传承、美育课堂带到乡土,唤醒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出谋划策,帮助当地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9.“夏乡・逐梦”实践队
经过暑期实践,团队推出《黄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黄田圩镇客厅》两档VR节目特辑,完成公益摄影专题活动及4个宣传视频,获得多家媒体报道,全网阅读量超20万。同时,由团队制作的2档宣传片被长期投放至四会高速路服务区,既扩大了黄田镇的知名度,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和民生服务注入活力。
10.“借个胆儿”实践队
实践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创意与专业所长,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海胆IP、可爱的表情包、精美的挂件设计图、实用的冰箱贴图案以及富有创意的珠宝设计图,并精心制作创意短视频,发布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扩大实践成果影响力。此外,团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当地社区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健康贡献力量。
11.“青衿萤火·青暖夕阳”实践队
团队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为社区老人送去温暖。队员们带领老人、孩子一同制作艾草锤,感受草药魅力,传承中医药文化;提供专业健康服务,用艾灸帮助老人缓解肩颈、膝关节不适。此外,设置数字快跑、赶跑气球、纸杯运球等趣味项目,帮助老人增强体质、焕发活力。
12.“照亮你心,温暖我心”突击队
“照亮你心,温暖我心”突击队在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大泽吕金铨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教育注入活力。支教期间,团队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与学生携手开展墙绘活动,还前往新会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田金村,运用专业设备精心制作VR实景图。
13.“育爱同行”突击队
2025年8月,突击队赴潮州市湘桥区社光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多学科学生组成,聚焦家庭教育数字鸿沟、青少年数字生活现状及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村委达成数字赋能乡村教育共识,在社光幼儿园开展了人工智能、文化自信培养等系列课程,服务幼儿88人次。
14.“生入童心”实践队
团队以“非遗活化+数字赋能+环境营造+教育浸润”立体化路径,推动文化传承。他们搭建非遗数字化传承小程序,开展36场非遗授课,特别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服务青少年超3000人次;捐赠500余本图书建立“生入童心”图书站,获得政府授牌;创作10幅主题墙绘,总长350米、面积624平方米,为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15.“潮创青年”突击队
2025年8月初,“潮创青年”突击队在潮州市湘桥区社光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打造IP形象,推动“AI+潮州文化”项目落地,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截至实践结束,他们共开展5场非遗技艺活动,设计4个IP形象,并入选“两弹一星”宣讲团,将于9月开展10场宣讲。
16.“极光”突击队
团队通过医疗宣传、AI干部培训、祠堂墙绘三大项目,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同时确保服务实效。开展医疗惠民服务,进行医保政策宣讲和防诈骗宣传,覆盖198户家庭;超额200%完成AI培训,开展4场“理论+实操”课程,内容涵盖智能公文写作、数据可视化、舆情监测等,提升村干部数字技能与应用能力;进行文化传承实践,以“水墨画+方言文字”形式开展祠堂墙绘,共完成3面墙绘,吸引村民参与共创。
17.“确实芡实”实践队
实践队赴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开展芡实宣传与销售活动,实行产业助农与红色文化传播。实践中,走访5家单位,开展3场专题座谈;深度访谈8人,收集红色故事2则、种植加工经验20条。前期探访红色地标,拍摄素材30余条,发布红色视频纪录片3条。核心阶段开展15场主题直播,依托原创IP“芡小趣”打造特色专场,并最终产出宣传片5部、纪录片1部,开发文创产品13款。直播带动芡实销量增长20%,实现产业推广与文化传承双赢。
18.“青穗薪语”突击队
“青穗薪语”突击队赴云浮南盛镇中心小学开展“以教育促成长,以真情暖童心”公益夏令营,前期与校方多轮对接筹备,中期借数字赋能开设含警官AI智能体的安全教育、物理小实验等课程及手工、室外游戏等活动,后期进行结营颁奖,为乡村孩子带来充实暑期。
19.“凌翎星莘”突击队
“凌翎星莘”突击队在肇庆市四会市龙甫镇开展了“龙甫传脉——探寻进士后裔家风文脉”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龙甫镇丰富的进士后裔家风文化为核心,通过农业调研、文化宣传、IP设计、公益课堂、直播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并传播当地历史文化与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账”量青春实践队
“账”量青春实践队前往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在乡村宣传上,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茜坑村拍摄专题视频,展现其发展成果;同时撰写3篇宣传推文,从党建、产业、生态三个维度进行宣传,阅读量超6000人次。此次实践既助力乡村发展,又让队员提升了实践能力。未来,团队将深化校地合作,完善跨专业协作模式,持续以专业优势回应乡村需求。
21.“萤窗知行”突击队
“萤窗知行”突击队由10名小学教育及英语专业学生组成,前往河源东源县崇文学校,开展“以青年力量关爱东源县儿童,激发心灵潜能”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构建“知识+兴趣+情感”三维课程体系,开设心理、编程、安全等课程,通过“心情小日记”和结营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22.“青苗筑梦”实践队
实践队前往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实践,通过舞蹈、围棋、科普三类课程的创新教学,有效提升了儿童的综合素质。项目总体完成率达90%,课程内容覆盖艺术、逻辑思维与科学探究等多个领域,累计服务时长超50小时,家长满意度达95%。此外,在课程中融入非遗传承,加入潮汕黏土美食、歌谣等元素,受到学生欢迎。
23.“数智兴农”突击队
“数智兴农”突击队以“东湖三宝”为核心支点,立足乡村发展需求,用华商青年的专业与热忱激活农文旅融合新动能。队员们躬身田间,以脚步丈量东湖的每一寸土地,深挖地域资源禀赋;巧用智慧,将创新思路融入乡村发展实践,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善用镜头,捕捉田园间的四季风光与街巷里的人文故事,让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乡村底蕴。此外,通过直播间搭建“云端桥梁”,将东湖特产的独特风味与文化内涵传递至屏幕前,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
24.深藏blue队
7月7日至16日,队员们走进清燕社区锦绣半山御景花园小区,为社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丰富且有意义的学习体验。13名队员在3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全身心地投入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知识。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为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5.“青禾红韵”突击队
本项目以支教为主线,同时打造了米酒IP与红色路线。期间,突击队拍摄白石米酒宣传视频,对白石特色米酒文化工艺进行宣传;结对白石镇金元酒厂,设计文创IP形象——“米小醇”,助力酒厂品牌推广;调研白石镇滨水文体广场、白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制作白石镇红色研学路线,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支教方面,突击队举办“青春云扶·益起来”公益支教夏令营,结对白石镇中学,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多元课程。
26.“瑶山筑梦”突击队
“瑶山筑梦”突击队赴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体验瑶绣舞龙、开展留守儿童课堂等方式,守护壮瑶文化根脉。累计发布推文17篇、视频10余条,超10万次播放,并与当地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
27.“律行致远”实践队
7月9日至22日,广州华商学院“律行致远”实践队联合太平村党总支部,开展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双方深入交流,制定计划,此后队员们投身清风公园绿植养护,走访荔枝林、太平湖及村史馆调研。此外,举办为期4天的生态兴趣活动,通过绿植书签、黏土微景观等向儿童传递绿美理念。
28.“童”频共振实践队
实践队前往佛山古灶村,开展为期12天的“‘童’频共振 —— 童心港湾 暖心助学”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促儿童全面发展为核心,抵村后与社工开会,依儿童年龄、兴趣等微调课程。授课时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育、智育、心理、红色、体育等方面知识传播,让孩子在玩中学,释放创意、探索科学、积蓄动力,并厚植爱国情。队员们既向孩子们传递了欢乐,也收获了成长,未来将延续温暖,为更多儿童打造实践体验。
29.教院创协社会实践团
7月7日—13日,广州华商学院教院创协实践团赴增城区小楼镇腊圃村,开展为期7天的“圃阅童梦”绘本共创营活动。团队创设“小阅芽”文化IP,开展36节阅读及心理课,惠及60余名学生,并捐出192本百科全书建腊圃书屋。此外,开展老人访谈,传承乡土文化。
30.萤火燎原队
7月8日—21日,广州华商学院萤火燎原队在湛江雷州南兴镇梅田村开展两周社会实践。团队为留守儿童设多元课程,并组织傩戏面具制作、编排红色话剧,同时绘制8幅主题墙绘。在产业服务方面,团队提出农产品电商优化建议,参与当地人居环境整治,并拍摄宣传视频。未来将深化与梅田村合作,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31.岐黄新青年实践团
岐黄新青年实践团由14名学生组成,前往增城区荔城棠村、棠厦村开展14 天“百千万工程”乡村健康服务。团队用粤语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结合实物普及慢性病管理;为450人测血压、建档案,给300位老人提供艾灸等服务。此外,队员们教孩童学习八段锦,并办药膳茶品鉴会,组织老人DIY驱蚊香囊,累计服务500余人次。
32.浅草寻春队
8月10日—20日,广州华商学院浅草寻春队赴珠海市斗门区开展暑期实践。团队在下洲村调研传统建筑纹样、老字号标识,收集口述历史与匠艺故事,设计特色文创,探索文旅融合;在小濠冲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革命史料馆、听老党员讲故事,坚定服务信念。团队还借视频拍摄、创意剪辑等新媒体手段,讲述乡村故事,为当地文化振兴提供思路。
33.“拾艺青禾”突击队
7月7日—16日,广州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拾艺青禾”突击队,前往增城区石滩镇元美村开展“元美智趣”暑期公益兴趣班,以“红宣光影传文韵,科创体艺汇青春”为主题,服务34名6—15岁的青少年。团队前期调研筹备物资,过程中开展AI科普、编程等多类课程,帮助学生拓视野、提能力,队员们也获得锻炼。未来将继续优化课程、增强师资,助力乡村教育。
34.“知行筑梦”突击队
实践期间,团队以粤语传唱、安全教育、书法绘画、非遗体验、科普探索、美育舞蹈、武术教学为核心课程,覆盖超10类主题内容,为当地60余名儿童带来沉浸式成长体验。从粤语乡音传承到非遗技艺触摸,从安全知识学习到科学兴趣启蒙,孩子们在探索中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突破自我挑战。
35.“e路耘乡”突击队
7 月,广州华商学院数字金融学院“e路耘乡”突击队赴佛山顺德均安镇,以“红绿交织・均安新生”为主题开展8天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南沙村调研水产养殖与商业生态,了解经营痛点;探访三华、仓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习党建治理经验;走访帝王古庙、冰玉堂溯源文化,并前往黄有权展览馆接受红色教育。团队最终形成60份问卷数据并产出报告,同时拍摄短视频、撰写公众号推文,传播均安文化。
36.红穗荔行梦之队
7月7日—18日,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红穗荔行梦之队赴增城区仙村镇上境村开展暑期支教,以“红笺荔影摇书声,赤心逐梦照境台”为主题,突出“党建 + 教育”特色。团队开设多元课程,例如诗歌拼贴、英语情绪彩窗、非遗手工课;开展红色教育,举办红色话剧、定向越野赛;创新“双向成长”模式,借公众号、视频等扩大影响力。
37.“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
“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西南村,开展口述史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通过沉浸式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实物解析法等多种调查方法,与不同群体交流,并深入地标场所,挖掘西南村的独特历史与记忆。制作过程中,团队创新采用“老中青三代共述岭南”模式,形成立体的西南村口述记忆库《拾光岭南·声影纪》,传承岭南文化,并为村史馆建设提供素材。
38.华商兴农直播团
团队紧扣“直播助农”核心,组建沉香、岩茶、温泉专项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直播推广农产品与文旅资源,累计直播超4000分钟,带动销售额破10000元,线上点赞超10000次,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在志愿服务方面,团队慰问五保户、清扫古树公园,以行动暖民心。
39.“红旅荔行”实践队
“红旅荔行”实践队由广州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12名计科学生党员组成,赴增城区石滩镇塘口村,开展“数字智慧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团队调研水松、宾旸书室等地,建文旅档案,并采集老党员口述史搭建“塘口村记忆数据库”。此外,开展环境美化、方言科普防暑防溺水,还拍摄了历史遗址三维影像,编制文旅宣传手册,以数字技术赋能当地文旅发展。
40.红心智行实践团
“红心智行”实践团以红色为“底色”,探访革命旧址,挖掘红色故事,用新媒体传承革命精神。同时体验老隆镇牛筋糕、黎咀镇灰水浸米、车田镇古法制豆腐等非遗技艺,记录黎咀木偶戏、龙川杂技,助力非遗传播。
41.星光闪烁队
7月7日—13 日,广州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星光闪烁队”前往增城区石滩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E路向党”青少年数智提升项目,以“党建 + AI”融合“红教”与“数教”。团队凭软件工程优势设“数字素养+红色教育”课程,开展 WeDo编程教学、搭建VR红色长廊,覆盖50余位青少年,产出20余个编程作品。
42.“医心为民”实践队
7月10日—16 日,广州华商学院“医心为民”实践队赴梅州梅县区雁洋镇,开展7天党员暑期实践,并与镇团委签约共建。实践队赴红军小学,为教职工测血压、推拿并给予保健建议;前往敬老院,提供中医服务,教授急救技能;立足乡村大讲堂,传播急救与养生知识。活动助力提升群众健康,同时强化了队员担当。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陈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