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迎来百亿级AIC“双子星”!
近日,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旗下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简称“AIC”)——信银金投、招银金融投资获准开业,分别落户广州、深圳,注册资本分别为100亿元、150亿元。
两家AIC几乎同时选择落户大湾区,释放出怎样的信号?百亿级“耐心资本”加速汇聚,将为大湾区带来什么?
产业完备、创新活跃、资本密集
大湾区“超级生态”成就AIC落户首选地
两家AIC几乎同时选择大湾区,说明什么?
银行系AIC具有资金成本低、资本实力强、项目获取能力优、产业协同效应显著等优势,较其他市场化机构更具稳定性,是典型的“耐心资本”。这类机构落子,往往寻找的是强产业、强创新、强生态兼具的战略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恰恰提供了一个产业完备、创新活跃、资本密集的超级生态系统。

汕昆高速连接线(广英路)道路工程。广德园供图
这里有强健的产业底盘。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1/8,规上工业企业数约占全国1/7;已经孕育出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新能源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厚度之深、链条延展之广,放眼世界都罕有与其匹配的,堪称真正的世界级“工业底盘”。
这里是全球创新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在“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登顶全球第一;“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两次入围世界百强。

莲花山鸟瞰深圳城区。鲁力 摄
在这里,全球科技成果、科研人才、产业资源成势成群、加速集聚;对AIC而言,项目密度高、技术梯度完整,是最理想、最具穿透力的长期投资场景。
这里拥有成熟的创投生态。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66家、管理基金数约1.2万只,均居全国首位;广东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认缴规模超4300亿元,稳居全国前列。
这套实力雄厚、结构完善的创投生态体系,为AIC与本地资本协同提供了坚实基础,让耐心资本能够穿透企业成长周期,更精准地嵌入产业链关键处。
百亿级“耐心资本”集结大湾区
嵌入新质生产力培育全链条
两家银行系AIC落户大湾区,百亿级“耐心资本”正加速汇聚。
它们将如何助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持久动能?
首先,AIC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长期“稳定器”。
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战略性投入。AIC资金成本低、资本实力强,能够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托底关键环节——无论是技术攻关,还是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AIC都能以“耐心资本”的方式陪伴企业穿越周期。
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将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扩围至广州等18个城市,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引导长期资金直达硬科技与关键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广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珠江两岸的连片高楼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随着政策落地,银行系耐心资本在广东加速集聚。
截至今年9月末,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交银投资、建信投资、中银资产等五大AIC在广东落地试点基金14只,募资总额近270亿元,数量与规模均居各试点省市之首。其中,直接投资企业77家、间接投资2034家次,认缴出资额约400亿元。
这些资金正在成为撬动产业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引擎”,为广东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其次,AIC将成为推动大湾区产业跃升的“加速器”。
AIC不只是“资金提供者”,更主动担当“产业组织者”。它们以股权为牵引、以债权为协同,通过产品创新与政府平台联动,把长期资本嵌入产业链关键处,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环节、创新集群加速汇聚。
从已经落地广东的AIC基金中,端倪已初现。
截至10月底,广州落地的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及市场化债转股基金已达11只,规模超过168亿元,并推动广州金控集团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深圳落地7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总规模221.6亿元,带动成立深证并购基金联盟及多只政府引导基金。
这并非简单的数量累加,而是把“金融活水”与“产业土壤”联成闭环的阶段性结果。
未来,AIC将进一步加大对大湾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向技术源头突破。
最后,AIC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要素向大湾区集聚。
三天增加两家持牌金融机构,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这既是广东全力打造功能强大的金融资源集聚地、动力充沛的金融改革先行地、联通内外的金融开放链接地、运行稳健的金融安全支撑地的重要体现;又是广深提升金融能级、努力增强金融发展硬实力的生动实践。
未来,更多法人金融机构、更多长期资金、更多专业团队,将以广深为中心,布局全国、辐射全球,为大湾区产业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资本支撑和强劲战略动力。
当然,落地只是刚刚开始,关键在于见效。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服务,为AIC及更多优质资本在广东落地生根创造优厚环境?如何推动形成AIC与本地资本协同、产业与金融互促双强的良好生态?这是广东亟须进一步思考的重要课题。
南方+记者 唐柳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