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骨科医生转型编剧的郭达,从网文作家跨界短剧的京祺,从长剧制片人转战短剧赛道的张莉——他们的共同选择,印证着短剧行业正成为影视创作的新沃土。当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纷纷涌入,短剧的形态与内涵也随之悄然蝶变,一场围绕内容与表达的探索,正拉开序幕。
11月25日至27日,以“结果总会发光”为主题的首届红果创作者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近千名编剧、导演、演员与制片人齐聚一堂,在跨界沙龙、圆桌对话与开放麦中激荡灵感,探讨短剧创作的当下与未来。
从短剧的粗放发展到多元化的内容与质感提升,通过构建高效而公平的服务平台,红果短剧为怀揣梦想的影视人提供发光发热的舞台。在这里,一场关于短剧的“价值重塑”正悄然发生。
跨界破圈,创作不设限
在“跨界主创交流沙龙”中,多位嘉宾分享了从不同领域转型短剧的成功路径。编剧郭达将医学中的逻辑思维融入剧作,总结出“素材积累—框架构建—创新突破”三步创作法,打造出多部爆款。“创作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在规则中寻找新鲜感。”他说。
番茄小说金番作家京祺则认为,小说和短剧其实是一母同胞的,无论载体如何变化,打动观众的核心始终是“情感共鸣”。“红果平台为我们搭建了保护性的创作环境,让我们可以安心深耕内容,把专业的影视化呈现交给团队。”
平台的高效撮合与分账机制,也为行业新人打开了参与优质内容的大门。演员机构CDhome联合创始人张震指出:“红果让演员从执行者转变为真正的主创。”演员合作计划的推出,使演员能通过深度参与项目获得长期收益,极大激发了创作热情。
平台沃土的滋养,让跨界创作得以尽情释放,为短剧的迭代注入了多元活力。
内容回归,好故事自带光芒
当跨界带来创作方式的多元融合,内容本身的价值也愈发凸显。随着行业逐步从“流量驱动”转向“内容驱动”,专业与品质成为关键词,好故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穿透喧嚣,直抵人心。
大唐之星创始人张莉从长剧制片人转型短剧,其作品《第七次心跳》《七号典当行》以电影级的制作水准赢得市场认可。“短剧不是‘降级’,而是‘重构’创作逻辑。我们坚持用长剧的专业度做短剧,而观众能感受到这份用心”,她强调。
刚刚好影视创始人李佳佳则分享了《真千金她是学霸》的破圈经验。该剧以“学霸逆袭”为主线,传递积极价值观,上线后播放量突破20亿,成为2025年现象级作品。“我们坚守内容为王,减少流量依赖,专注故事的打磨与制作的提质,让每个作品都有独特的记忆点与情感价值。” 李佳佳说。
红绿灯影视导演于一洲则以“限时主题作文赛”比喻短剧创作:“预算与时间有限,不可能事事满分。要在有限中创造适配与共鸣——‘烹无定法,适口者珍’。”
平台护航,生态与技术并进
内容生根,离不开培育它的土壤。正如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所言:“从最初早期碎片化的内容,到如今它能够承载深刻的情感、传递多元价值的艺术形式,它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都是全行业同仁、所有创作者一起探索出来的。”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发言中指出,平台将持续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优化助力创作者成长。AIGC技术推动漫剧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审核早已不是简单的“筛选关卡”,而是守护行业价值、助力创作者成长的“护航者”。
红果创作者运营负责人杨杰认为,短剧的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涌入,过去一年,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推出了多个拉新和成长计划,鼓励行业成熟机构挖掘新人创作者,并给予更多的培训与项目机会。目前,平台已有约50%的剧由新人导演执导。11月,短剧创作服务平台正式开放编剧自主入驻能力,新人编剧可自主完成注册,平台还将持续优化机制,推进各类功能全面开放。
根据大会公布的数据,红果平台合作创作者与出品方数量持续增长,2025年红果创服平台孵化微短剧数量较年初增长近4倍,其中130余部红果端播放破10亿,包括《心动还请告诉我》《在八月盛夏》《掌生》等用户反响热烈的作品。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也进一步整合抖音、红果等平台资源,推动内容服务迈向全人群。
当每一份才华都能被看见,每一份坚守都能被滋养,在红果短剧构建的这片创作沃土上,技术与内容的双向奔赴,让短剧不再只是流量的载体,更成为传递价值、共鸣人心的文化表达。
短剧行业正在驶向更广阔的未来,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影新篇。
撰文 王越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