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恳亲大会后,一个美籍华裔青年留在九江继续寻根

作者 陈雪婷;廖明璨;梁彩敏 2025-11-25 10:55
02:47

视频|在南海九江,他找到失落的根与创作的灵感

南海区第四届恳亲大会虽已落幕,但一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却选择留下。

他就是开乐(Kyle),一位五代美籍华裔,来自美国旧金山。从今年三月第一次踏上寻根之旅,到如今带着更多家人重回九江,他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记录着这段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归乡历程。

是什么让他选择留下?九江又给予了他怎样的灵感?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南海恳亲大会结束后,开乐(前排右一)和家人意犹未尽,决定在九江镇多停留一周。受访者供图

南海恳亲大会结束后,开乐(前排右一)和家人意犹未尽,决定在九江镇多停留一周。受访者供图

与家人同行

解锁跨越百年的重逢

与今年三月独自与母亲归来不同,这一次,开乐带着一个“寻根团”回到九江,包括年过九旬的外婆、母亲、叔叔、表姐等六位亲人。

“南海恳亲大会组织得非常好,我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大会期间,开乐与家人不仅品尝了地道的九江煎堆、体验了划龙舟,更在观看《广东千古情》演出时热泪盈眶。

“舞台上演绎的南海历史、岭南移民、海外游子的漂泊与归来,仿佛就是我自己的故事。”他动情地说道,“从祖辈离开这片土地,到我今天回来,我才真正明白,‘寻根’不仅是寻找祖先,更是找回自己内心的联结。”

南海恳亲大会结束后,开乐和家人意犹未尽,决定在九江镇多停留一周。在九江乡土文化保育群成员陈品良等人的帮助下,他们走访了朱氏太祖墓、朱九江纪念堂、寿母桥、吴家大院侨乡博物馆、九江侨办等地,追寻关氏、朱氏等祖辈留下的足迹。

开乐(后排左一)和家人在家祠前合照。受访者供图

开乐(后排左一)和家人在家祠前合照。受访者供图

当在祠堂重建的捐款碑刻中找到祖先“关喜堂”的名字时,全家人都难掩激动。“那一刻内心受到极大触动,我们感到无比荣幸与欣慰。”开乐说。

这也是开乐表姐第一次来到中国,眼前的一切都令她感到新鲜。拥有导演专业背景的她,负责用镜头记录这段旅程;而身为说唱歌手和音乐人的开乐,目前正操刀剪辑,计划制作一部约一小时的纪录片,完整呈现家族的寻根历程。他希望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像他一样的海外华裔青年。

“3月的寻根,只是一个开始。”开乐说,“我们希望通过影像,记录下这个家庭在分别百年后重新团聚的故事。”

开乐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记录着这段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寻根历程。来源:Kyle开乐小红书

开乐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记录着这段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寻根历程。来源:Kyle开乐小红书

生活与创作

用音乐讲述寻根故事

如今,开乐已在九江生活近一个月。每天清晨,同住的叔叔会出门喝早茶,并为他带回一份早餐;开乐也会为叔叔准备午餐。两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学习:开乐向叔叔学习粤语,而叔叔的普通话也在交流中逐渐进步。开乐也通过社交媒体来记录了自己的学习过程。

对开乐来说,学习广东话不仅是掌握一种沟通工具,更是走近祖辈文化的重要途径。“每新学会一个粤语词汇,我就感觉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结更紧密了一些。”

他眼中的九江,宁静而不乏生机,有美食,也有人情。“我留下来的部分原因,是觉得这里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在这里遇到了好朋友、好亲戚。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冒险。”

开乐家人在九江体验划龙舟。受访者供图

开乐家人在九江体验划龙舟。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个从小听祖辈讲述“家乡故事”长大的华裔,开乐始终对中国、对九江充满好奇。“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今年三月之前,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能真正寻根成功。但现在,我由衷高兴——我找到了。”

这段扎根九江生活的经历,也悄然滋养着他的音乐创作。不久前,他写下了一首新歌,讲述他与家人从旧金山回到九江的旅程。“我希望很快能与大家分享。”开乐说。

回顾整个寻根过程,开乐坦言并不容易,但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小红书上的热心网友、九江镇乡土文化保育组织等多方的帮助,让他一步步走近家族的源头。

他也期待,未来通过自己的纪录片和音乐,让更多海外游子看到:寻根虽难,但有迹可循。只要出发,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拍摄:廖明璨

剪辑:梁彩敏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