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大湾区女儿”黄沛凌,在开幕式写下一封岭南情书

作者 马艺天 2025-11-21 19:46

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精彩纷呈的灯光照耀夜空,科技和文化交相辉映,作为灯光节策展人,黄沛凌同样也是十五运会开幕式的副总导演。

回忆那个闪耀大湾区的夜晚,她想讲述的有很多,“当女性的细腻、广州的温情、岭南的风骨与体育的激情融为一体,在国家级的舞台上,写下属于广州也属于当代中国女性的精彩注脚”。

六百多个日夜

“调整再调整”

本届十五运会开幕式,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其意义非凡,挑战也空前。

执导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国家级文体盛宴,对整个导演组而言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黄沛凌坦言,在整个筹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调整再调整”。

“整个开幕式的文体展演分为三个篇章,最初我们接到任务时,时长规划是110分钟。但随着方案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最终时长确定为75分钟。”黄沛凌回忆道,每一次时长的压缩,都意味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伤筋动骨般的调整,意味着无数个创意需要被忍痛割舍,也意味着已有的排练成果可能面临推倒重来。这对团队成员的耐心、毅力和创造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作为主创团队中少有的女性领导者,黄沛凌的应对方式,充分体现了她所推崇的“刚柔并济”之道。

“面对原则性问题和技术底线,必须要‘硬净’(强硬),坚守艺术品质和安全标准,不能打折扣。但在团队管理上,尤其是在协调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庞大演职人员队伍时,又需要‘识氹人’(懂得安抚和沟通),要有关怀和同理心,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黄沛凌说。

回忆起六百多个日夜,有苦有甜,压力最大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但看到团队里所有人的坚持,黄沛凌常常感到鼓舞。哪怕每次联排都进行到深夜,舞蹈演员们以及来自文武学校的孩子们,即使嘴上偶尔会喊着“好累”,但音乐一响,他们立刻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尤其是吉祥物里面十几岁的少年,还会说‘不辛苦,很开心!’。那种纯真的热爱和投入,非常打动人。”

一句“食饱未”

让远离家的小演员更安心

“女性导演的视角,往往在于‘看见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转化为温暖的触点。”黄沛凌在接受专访时,微笑着道出她的创作心得。

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核心成员,她认为自己的优势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女性与生俱来的感知力与共情能力,这种特质在大型国家级项目的集体创作中,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导演组在巡场时,总会特别留意那些佛山黄飞鸿文武学校的10多岁的孩子。我会特意让后勤保障组的同事多准备些炒粉、白米饭这类实在的主食,和烧鸭等加菜,确保孩子们能‘食得饱,食得好’。”黄沛凌用粤语轻松地说道,“这些小小的举动,可能会被宏大的叙事所淹没,但对于这群离家的孩子来说,一句‘食饱未?’,一份额外的点心,就能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开心一整天,排练起来也更有劲头。”

一场开幕式,追求的正是“人情味”和“大湾区仔女”那份独特的亲切感与包容性。这种细腻,绝非止于生活关怀,更深植于她对叙事细节的精准把控与艺术呈现。

在开幕式中追求体育的力量、速度与竞争,更要有艺术表达的柔美、叙事性与情感张力。黄沛凌用微妙的细节实现了平衡。

开幕式中的岭南武术表演,武术本身是阳刚的、充满力量的,当武术演员谢苗舞起咏春独有的兵器八斩刀,在三秒钟内完成高难度的腾空动作,而后利落落地,四周配合升起岭南特有的植被元素芭蕉叶,光影营造出“雨打芭蕉”的诗意意境,瞬间让整个节目在阳刚之外,平添了一份岭南特有的婉约与灵动,达到了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这就像广州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她总结道,“既有经济腾飞、敢为人先的‘硬实力’与拼搏精神,也有渗透在早茶夜市、街坊邻里间的‘软温情’与浓浓‘人情味’。”

木棉花开

致敬平凡岗位的普通人

当被问及整个开幕式中最希望观众记住哪个瞬间时,黄沛凌几乎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木棉花开的那一刻。”在开幕式尾声,伴随着主题歌的激昂旋律,舞台中央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之力,“生长”出15朵巨型空飘道具木棉花,红色的花瓣在现场数万观众屏息凝神的注视下缓缓绽放,壮丽而充满仪式感。

与此同时,身穿红色裙服的空中表演者如同飞翔的精灵,与地面盛开的木棉花、空中的木棉红花交织成一幅“天海一心”的壮丽画卷,情感浓度达到顶点。

“木棉是广州的市花,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英雄花’。”黄沛凌说,“它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花开时不见叶,红艳艳缀满枝头,有一种一往无前、孤勇而热烈的美。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刻让它绽放,是想用它来致敬所有在各自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努力绽放的普通人。无论是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是穿梭在场馆内外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广州家姐’和‘广州姐夫’,还是凌晨四点就开始为城市‘梳妆’的环卫工人,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是支撑广州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

巨型鳌鱼返场

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城市魅力

十五运会开幕式任务虽已结束,但黄沛凌的艺术探索并未停歇。作为广州又一张国际级城市名片——广州国际灯光节的策展人,她正致力于将十五运会所激发的运动激情与艺术之美,延续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之中。

于11月16日盛大开幕的2025年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届灯光节与十五运会形成了巧妙的呼应。黄沛凌作为策展人,巧妙地将开幕式中的道具搬到灯光节现场,转化为灯光艺术的语言。

“我们希望打破大型文体活动与普通市民之间的距离感。”她介绍道,“在灯光节的作品设计中,你可以看到巨型鳌鱼返场,与广州塔‘同框’,灵动飘逸,栩栩如生,表达岭南文化的精气神。”

她认为,十五运会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级项目上的组织能力和文化自信,而广州国际灯光节则是一个让普罗大众能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这种艺术与科技、体育精神结合的绝佳平台。

“让市民和游客在漫步花城广场、欣赏珠江夜景的同时,就能感受到光影艺术带来的震撼与美好,从而让更多人看到广州的活力、创意与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据悉,本届灯光节将持续至11月26日,黄沛凌也向各界朋友发出邀请:“欢迎大家都来行下、睇下,感受下我们广州的城市魅力。”

“不要自我设限,要敢于去试,去闯”

回顾自己从一名广州本土的文化工作者,成长为执掌国家级盛会的副总导演,黄沛凌对职业发展,尤其是当代女性的职业路径,有着深刻的感悟。

面对那些正在职场中奋斗或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女性,她送上了真诚的寄语:“不要被传统观念里的‘你应该做什么’所限制。你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你可以是温柔的妈妈,也可以是雷厉风行、独当一面的导演。就像我们粤语里常说的那句俗语,‘有几大个头,戴几大顶帽’。但我想告诉所有女孩,你的头,你的潜力,可能远比你自己想象中要大得多。不要自我设限,要敢于去试,去闯。”

她特别鼓励女孩们勇敢地追求和展现领导力,更强的同理心、更细致的观察力、更灵活的协调沟通能力都可以成为优势,女性的细腻与共情力,在当今这个强调连接与体验的时代,恰恰是最珍贵、最独特的才华。

南方+记者 马艺天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