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照亮前程,看云浮青年闪光!

作者 崔洪铭 2025-07-15 16:48

7月15日,又迎来世界青年技能日。今年,广东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为一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展示新技能新技术、新生态、新路径带来的澎湃活力。

随着技能更为社会所尊重,技能提升、成长成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天带来了4名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故事,鼓励青年们练就不凡身手,书写精彩的技能人生。

4名技工院校毕业生从实训台走向产业一线的故事背后,是一组硬核数据支撑:目前,云浮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1.61万人,每万名就业者中拥有超过1300名高技能人才。技能,正在成为更多青年改变命运的最强“装备”。

“焊枪点燃现在,技能焊接未来!”

点击图片解锁精彩人物故事↓↓↓

回首毕业后的近十年奋斗路,王柱强把罗定市技工学校的实训台称作“人生第一个‘作战指挥室’”。“机电一体化课程培养的系统思维,让我设计商业闭环时能像检修机床般拆解痛点。”如今,王柱强选择在无人机行业深耕。他感慨道,学习汽修的经历,对他而言不仅是技术积累,更是一场重塑认知和人生轨迹的深度锻造。

在云浮,像王柱强这样通过技能改变轨迹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2025年上半年,全市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3537人次,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成为新爆点,云浮技师学院乘势新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准对接低空经济发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云浮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罗定市技工学校汽修专业共同入选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名单。

“技能是立身之本,奋斗是逐梦之翼”

点击图片解锁精彩人物故事↓↓↓

傅豪标将自己的蝶变归功于技校的“基因改造”。2020年从云浮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他毅然与志同道合的好友投身专业相关的创业领域。

“不断参加技能竞赛培养的攻坚能力,让我能精准承接社会项目需求。”如今他的公司专注电路板设计与工业控制器开发。

这种“车间孵化创业者”的生态,源于云浮构建的产教融合培育体系。

目前全市技工院校与8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包括32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32个,开设冠名班8个。全市累计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35个。温氏食品集团更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每一滴汗水都在铸就辉煌”

点击图片解锁精彩人物故事↓↓↓

黄德兴今年刚从云浮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毕业,如今在肇庆一家制造业公司工作。小伙子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获奖不少,还培养了摄影的爱好。他认为学校的技能学习为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德兴鼓励学弟学妹,要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培养爱好。像黄德兴成长路径一样,云浮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孵化,正在通过“岗位需求+技能提升+评价+就业”的多元方式实现。

近年来,云浮组织了云浮市职业技能大赛、“石都农匠杯”“云邮杯”“移动杯”“石都技工院校杯”等一系列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累计超3000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00余人次,约150余人获评为“云浮市技术能手”。

“一定要多动手去做”

点击图片解锁精彩人物故事↓↓↓

作为云浮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企业订单班毕业生,梁文达深感技能傍身的意义重大。他认为,技能学习一定要动手,不断重复遇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未来的工作中才能更高效地成长、学习到更多更深层的技术。

梁文达的成长印证着云浮技能人才结构的升级,如今云浮市高级工及以上14万人。

支撑这种质变的,是覆盖全链条的培育网络。全市建成4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今年5月,云浮市代表队派出31名选手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27个赛项,13名选手获奖。代表队平均年龄仅25.6岁,其中最小的只有17岁。


随着“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赋能产业”专项行动深入,云浮正构建更开放的培育生态。在这个属于技能人才的节日里,云浮人社部门为广大技能人才送上祝福:

练就不凡身手,展现自信姿态!

让技能照亮前程,书写精彩人生!

文字/图片:南方+记者 崔洪铭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