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台到基层,看东莞挂职干部的“百千万工程”实践

教育莞家 2025-07-16 21:31

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山公仔”的数字化传承为核心主题,孩子们在聆听非遗故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在老师指导下了解AI绘图等数字技术,尝试为茶山公仔设计创新形象。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2025年茶山镇“百千万·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下称“茶山镇‘百千万·莞一夏’”)现场。今年7月7日,茶山镇“百千万·莞一夏”升级启航,活动在全镇18个村(社区)及重点企业有序开展,课程涵盖科技、艺术、文化、实践、研学等五大领域。

自活动筹备以来,茶山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何振环便忙碌起来,对接各方需求,指导课程开发,思考如何在活动中关爱每一位学生……该活动正是他工作经历的缩影写照,从“教育人”到“基层干部”,何振环充分发挥教育系统资源优势与思维优势,秉持专业与细腻,不断为茶山镇“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温度与活力。

由“三尺讲台”到“基层天地”

在广东省委擘画的“百千万工程”蓝图中,活跃着一批从机关、学校、企业奔赴基层一线的挂职干部,他们带着专业视角和实践热情,成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力军。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何振环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东莞教育系统深入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者,2024年2月,何振环挂任茶山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我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东莞工作,当时在石碣镇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何振环说,这段基层工作经历,不仅让他了解乡村的生态,也更深刻理解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性。怀着“把东莞建设得更好”的期待,他加入“百千万工程”,实现从“教育人”到“基层干部”身份转变,也将自己的关注视野由三尺讲台转向基层广阔天地。

参与商议茶山超朗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规划”。

参与商议茶山超朗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规划”。

“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是发展,目标是富民强镇兴村,其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挂职伊始,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何振环一边“恶补”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理念与知识,另一边迅速调整角色定位。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赋能、是连接资源,这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核是相通的。”何振环坦言,明白了两者的相通之处,便也找到了工作切入点——将教育的系统性思维、育人理念和资源优势,创造性地融入茶山镇的“百千万工程”实践中。

2024年10月12日,到茶山南社村作百姓宣讲活动。

2024年10月12日,到茶山南社村作百姓宣讲活动。

由此,他给自己定下了“四员”的工作职责与“四有”的行动指南,即:宣传员、联络员、战斗员、创新员;心中有人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经济、心中有结果。这也成为他贯穿挂职始终的工作方法论。

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解决问题

挂职干部的优势在于“桥梁”和“纽带”,有了工作切入点,何振环融入基层开展工作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准则。他在走访中发现问题、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并充分发挥市直挂职干部身份和与教育系统资源优势,积极穿针引线,为茶山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以参与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策划的“百千万·莞一夏”暑期公益服务为例,何振环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活动开展,2024年推进茶山镇开展活动4500余场,惠及市民群众19.1万人次。

链接教育系统资源优势,何振环积极穿针引线,为茶山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链接教育系统资源优势,何振环积极穿针引线,为茶山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有了去年的基础,今年活动开始前,我们就深入村(社区)、企业调查需求,开展业务培训,联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发定制化课程。比如,与茶山公仔传承人联合研发‘AI+茶山公仔’地方非遗特色课程。”何振环介绍,今年活动实现了全镇18个村(社区)及重点企业全覆盖实施,为茶山镇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民心、汇聚更多力量。

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工作,也是一个和自己不断较劲的过程,“当你知道这是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就会忍不住想,这个问题要怎么去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推动我不断思考往前。”何振环如是说。

今天,当大家走进茶山镇寒溪水村时,红色教育的元素触手可及。何振环见证了村庄的变化,更是变化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作为东莞市委教育工委“莞教先锋”党员墙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参与茶山寒溪水村墙绘工作。

作为东莞市委教育工委“莞教先锋”党员墙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参与茶山寒溪水村墙绘工作。

他透露,在一次活动交流中,有企业代表提出如何借力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留住文旅的“人气”。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为此何振环着手调研茶山各村镇历史、文化、自然、产业资源,并形成了《运用新质生产力理念培育研学实践产业的调研报告》,创造性地提出研学实践的“七个原则”和“十五条”具体建议。

通过走村入户,他指导完善南社村古建艺术、寒溪水村红色教育、超朗村自然生态、华美月饼梦工厂传统文化、国药公司中药文化等特色研学课程资源。如今,寒溪水村已经成功入选东莞市首批30个红色研学点之一。

2024年11月,莞城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到南社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2024年11月,莞城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到南社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如何持续接住研学热潮带来的人气,该村庄也有了清晰的方向,打造“红色+生态农业”融合基地,让革命精神与田园诗意交相辉映。在何振环看来,这既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更是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当红色基因遇见绿色产业,这片土地便开启了属于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在攻坚克难中收获成就感与幸福感

回顾一年半的挂职历程,何振环深感这是人生中一次宝贵的淬炼。

当服务对象从师生家长扩展到广大茶山群众,他谨记以人民为中心,在工作中不断问自己,“这事对群众有没有实际意义?群众认不认可?”正是这份初心,让他在设计“莞一夏”课程时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在治理校园周边交通时优先保障学生家长安全便利,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2024年10月,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向东莞市教育局发出感谢信,对何振环工作给予肯定。

2024年10月,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向东莞市教育局发出感谢信,对何振环工作给予肯定。

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以研学活动连接城乡,既丰富了学生知识,更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针对茶山支柱产业潮玩产业的设计师短缺难题,何振环又牵线搭桥,推进茶山人社分局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展开深度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联合茶山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及本地重点企业,创新推出“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2024年9月,首期29名学员中,13人参与跟岗实习,8人成功入职茶山企业,精准破解了企业“用人荒”。有了“订单班”的试水,何振环又积极参与策划,推动茶山经发局联动校企,推出“俊欧杯”创新潮玩设计大赛,旨在通过汇聚创新设计力量,为企业提供丰富多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潮玩产品设计方案。

今年5月,联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商议“一对一”帮助东莞市俊欧玩具有限公司解决销售、设计师等人才紧缺的困难,并策划开展“俊欧杯”创新潮玩设计大赛。

今年5月,联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商议“一对一”帮助东莞市俊欧玩具有限公司解决销售、设计师等人才紧缺的困难,并策划开展“俊欧杯”创新潮玩设计大赛。

当一件又一件事由计划变成现实,当一个接一个感谢电话、微信留言涌入手机,何振环也收获他的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如今,这段基层工作即将步入尾声,他直言“很感激这段经历”。

“基层的复杂环境极大锻炼了我的政治素养、政策执行力、统筹协调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创新突破能力。”何振环说,从应对部门协调到重点项目推动,他在攻坚克难中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厚重与复杂,也实现了个人能力的全面跃升,让他“从一名教育工作者,逐步成长为一名更懂经济、更懂基层、更能统筹协调的复合型干部”。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百千万工程”的壮阔画卷中,还有更多人和何振环一样,扎根基层,用智慧和情怀书写实干篇章,不断见证美丽乡村的蝶变。

2024年10月,参加“莞香赋能,助力南社古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动。

2024年10月,参加“莞香赋能,助力南社古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动。

展望未来,他说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将“百千万工程”中淬炼的信念、学到的本领、总结的方法,运用到新的岗位上,继续为东莞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南方+记者 黄婷

编辑 黄新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