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土到萌芽,让代码的“种子”在粤北山区成林

作者 叶志强 2025-07-18 19:06

在韶关沙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多功能厅内,屏幕上虚拟的松鼠“松籽”正遵循着编程指令,勇攀丹霞山飞来峰的壮丽景象——这正是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童心编程,梦想启航”志愿服务队所呈现的特色课堂。

据了解,自2024年起,该志愿服务队坚持每周为粤北山区的孩子们带来富有启发性的编程公益课程。此举不仅弥补了当地编程师资力量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得以开启代码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对科技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次偶然的“遇见”,成就了一段长期的帮扶行动。沙溪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在浏览松山学院的新闻时,被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童心编程,梦想启航”少儿编程志愿服务队的事迹吸引。随即便积极对接了志愿服务队负责老师,双方一拍即合,开展了开启一年多的公益课程,无论是阴雨连绵的春日,还是酷暑难耐的盛夏,服务队成员们总能在每周四准时出现在教室,用计算机基础课打牢知识地基,以编程特色课打开科技之窗。

“老师牺牲休息时间来教娃,不仅教编程,更教啥是奉献!”一位家长在课程群里写下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感动。这样的认可并非个例。有孩子课后追着老师问“明天还能新增学员吗?”,有家长主动申请续报课程,更有学生与家长共同分享学习的愉悦和编程的相关知识,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这些反馈,成了服务队打磨课程的最大动力。

众所周知,创新乃课程之生命力所在。团队今年推出的“松籽游丹霞”品牌课,让编程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孩子们编写代码操控虚拟形象,在数字世界里探秘长老峰的摩崖石刻、阳元山的丹霞地貌,在掌握“循环”“条件判断”等编程逻辑的同时,加深了对家乡自然与文化的理解。服务队负责人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实用新型专利,更是让抽象代码变得具象。孩子们编写出的程序能让机器狗走直线、转圈,“原来代码真的能指挥动作!”一名学生惊叹课程的魅力。队员们设计的卡通形象和趣味地图,更让课堂充满童趣与欢乐。

据悉,服务队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深知粤北山区的科技课程存在着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发展不均的短板。为此,他们依托政校行企多边联动模式,与多地团委、学校结对共建,累计开展编程教学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服务7500余人次。服务队的持续付出也收获了多方肯定与认可。2025年6月,服务队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短视频创作竞赛中斩获了二等奖。镜头里备课到深夜的灯光、与孩子互动的笑脸,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编程教育的价值。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该团队陆续被评为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广东“益苗计划”省级重点项目、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100个品牌项目。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沙溪镇党委发来的感谢函中,“专业素养、耐心指导、无私奉献”成为高频词。

“从助教成长为队长,我在教会孩子代码的同时,更学会了担当。”团队负责人杨洁婷的成长轨迹,正是团队“双向成长”理念的写照。正如指导老师杨京舒所说,突击队不仅要补齐山区科教短板,更要让队员在服务中提升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如今,这支队伍仍在前行。他们响应广东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开发更多融合地域文旅元素的课程,让科技与文化的种子在粤北山区扎根。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杨京舒

编辑 杨韬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