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而言,笑容代表着快乐,但对于11岁的小艺来说,无法控制的频繁傻笑,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这其实是下丘脑错构瘤引发的发笑性癫痫。近日,广州医生借助机器人辅助激光间质热疗技术,通过绿豆大小的微孔,成功为小艺消除病灶,彻底控制病情发作。
郭强团队在手术中操控激光消融病灶
郭强团队在手术中操控激光消融病灶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八科一区(癫痫外科)主任郭强提醒,若儿童出现无明显诱因、不分场合的频繁发作性傻笑,且伴随意识模糊、短暂愣神,需警惕发笑性癫痫。
被“笑”困住的男孩
小艺的母亲刘玲(化名)回忆,3年前小艺突然晕倒、呕吐,但家人误以为他是食物中毒。数月后症状复发,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癫痫。
去年10月份,小艺频繁露出怪异笑容,吃饭、写作业、看电视时都会莫名傻笑,每次持续几秒到十几秒。发作频率从最初的几天一次,逐渐发展到每天十几次。懂事的小艺在学校或外人面前察觉发作前兆时,会拼命抿紧嘴唇抑制笑容,却仍难掩异样。
此外,小艺还感觉“大脑在放电”,就像是脑子里被针轻轻地刺。服用了多种抗癫痫药,病情依然没有得到控制。6月中旬,家人带小艺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诊。经检查,小艺确诊下丘脑错构瘤——一种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病变。
“一束光”消融病灶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经系统性术前评估后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LITT)技术为小艺手术。通过手术机器人引导,在小艺颅骨上打开一枚直径仅3毫米的微孔,将激光光纤精准置入错构瘤核心。
术中实时磁共振成像监测温度,医生将消融范围严格控制在错构瘤内,最终完成致痫病灶的充分毁损,而周边紧邻的重要下丘脑组织“毫发无伤”。术后仅需一块创可贴大小的敷料覆盖即可覆盖创口。
术后,小艺不再莫名“傻笑”,下丘脑功能正常,3天后便顺利出院。
“孩子频繁地发作性怪笑,其实是下丘脑错构瘤引起的发笑性癫痫。”郭强解释,下丘脑错构瘤常见于儿童,这类癫痫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长期发作还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发展为更复杂的癫痫类型。
他介绍,LITT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通过微创就能精准毁损病灶,可用于治疗下丘脑错构瘤、海马硬化、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结节性硬化、低级别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等所致的癫痫,多数患者术后1-3天即可出院。
南方+记者 刘汉能 实习生 陈浩文
通讯员 张小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