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专项行动目前进展如何?2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在会上介绍,司法部作为国务院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统筹组织政府系统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同题共答,扎实推进。这次专项行动目标明确,聚焦企业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监督,动真碰硬,加大纠治力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胡卫列介绍,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聚焦纠治四类突出问题: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二是违规异地执法和区域性执法行为。三是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四是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的行为。
“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企业反映最为强烈和集中。”胡卫列说,此次专项行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就在于这些问题能否得到真正的纠治,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需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形成合力。
他介绍,专项行动部署以来,司法部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加强政策解读、出台工作指引、下发工作提示和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指导基层明了“干什么、怎么干”。对基层2.4万名行政执法的监督人员进行视频调度,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30多万名一线行政执法骨干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数字赋能,开发建设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平台,实施统一汇总问题线索自动分送至相应地区和部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平台能实时统计分析全国工作情况,并进行提示预警。“比如将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设为预警值,要求相关地方说明情况,再采取相应的举措。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树立形成问题清单,进行自查自纠。”胡卫列说。
他介绍,截至5月21日,工作平台共汇集各地区各部门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各领域的查纠积极推进,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胡卫列说。
依法处理有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等情节的执法人员
根据情节可移送纪检或司法机关
“当前涉企行政执法中,还存在粗暴执法、任性执法和机械执法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的原因导致的。”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刘波在会上说,“必须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监督。”
刘波表示,在这次专项行动中,第一是要把住入口关,加强人员资格管理。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办法,健全执法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坚决杜绝不具备资格的人去执法。
第二是把住能力关,要确保执法人员与具有与所履职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司法部注重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常态化培训机制,特别强调强化场景式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执法能力。
第三个是把住素质关。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要通过规范来理清执法人员的权力边界和行为边界,明确行政执法人员的禁止性行为,解决实践中出现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和粗暴执法等问题。
第四个是把住责任关。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法或不当实施执法活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一些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粗暴执法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法资格,“该处分的处分,该按照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的,依法依规及时进行移送。”
刘波举例子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江西全省清理了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人员达2648人;山东青岛清理了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人员351人。各地已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了1140条线索,处理相关人员1068人。
南方+记者 王诗堃 赵晓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