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十次获得该殊荣。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广州将双拥基因融入城市肌理的创新实践——从一曲舰歌的诞生,到全城涌动的拥军热潮,每一步都流淌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深情厚谊。
2023年初春,广州市南沙区双拥办一则舰歌“征集令”引发关注。曾为广州亚运会谱写经典曲目的本地音乐人迅速响应,与广州市南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企业代表们共聚一堂,展开创作研讨。
“舰歌是战舰的灵魂,要唱出中国军人的铁血丹心!”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罗洪在座谈会上强调。团队融合岭南传统音乐、海上丝绸之路元素与进行曲节奏,仅用数十天便完成谱曲、编曲与录制。拥军企业全程保障经费,让这首饱含军民深情的作品快速落地。
2024年7月10日,我国第二艘万吨级制式远洋医院船“丝路方舟”号解缆起航,赴西南沙及华南沿海岛礁开展入列后首次医疗服务。伴随这艘海上“生命方舟”破浪前行的,还有征集而来的名为《丝路启航》的舰歌——“一条路温暖又漫长,一路相伴把生命点亮,浩瀚的海洋我们从不彷徨,心中有爱充满阳光……”铿锵旋律中,官兵们的哼唱声与浪涛声交织,成为广州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生动注脚。
在广州,这种军民“双向奔赴”的情谊,早已融入城市的基因——近年来,广州以服务强军兴军为目标,积极开展政策拥军、服务拥军、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等双拥工作。
安排随军家属对口就业1800余名,解决军人子女入学9000多名,创建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4个,举办招聘会150余场提供近11万个优质岗位,率先出台广州拥军优属实施办法,在交通、文旅、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制定152项优待清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暖心举措,让双拥工作成为折射广州人文关怀的一面镜子。
从“军供保障”“戎归羊城”“打分选岗”,到“量身赋能”“永和担当”“红棉老兵小程序”,如今,一批富有广州特色的双拥品牌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茁壮成长。广州汇聚全市教育、科技、人才、文化、法律等各方资源,发动4000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
此外,广州深耕红色文化,串联农讲所、团一大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修缮中共三大会址、广州起义纪念碑,深入国防教育“七进”活动,擦亮“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品牌。甚至远在西藏林芝,都有对口援建的双拥主题广场,见证着穗藏情谊和民族团结。
当响自南沙的《丝路启航》,激荡起南海的浪花,广州正以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新起点,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金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