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花海哪里找?走进马岭观花植物园,无论哪个季节去,目之所及都是三角梅组成的花海。三角梅的自然花期本就长,通过科学养护可延长至8至10个月,加之南方温暖的气候可全年多次开花。
植物园内繁花似锦,其所在的马岭村也美“出圈”。马岭村以“花卉+文旅”为发展方向,营造花景花道、环湖栈道、灯景街道等村内美景,打造集“农业、文旅、科普、培训、住宿”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片区。
农房“披新衣”,农舍变民宿,乡村变景区,马岭村也成为周末必去的网红村。
三角梅“赛博进化”
作为广州天桥上广泛种植的绿化植物,冬季的三角梅一度让广州登上热搜,而马岭观花植物园三角梅又种出新花样。
满园春色中,最独特的是一树开出五种颜色花的五雀三角梅。“这是通过嫁接技术实现‘一树多花’。”广州马岭观花植物园副总经理郑栋恩表示,技术难点是需要在多个品种中精挑细选,选出花期相近、成果率高的品种。
作为全国首个以观花植物为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专类园,马岭观花植物园目前已从国外引进500多个观花植物物种,未来将从全球引入超过3000个花卉品种,打造省级观花植物种质资源库。丰富的种质资源,让三角梅顺利实现“赛博进化”。
马岭观花植物园不止有三角梅,其规划占地3000亩,项目计划分三期,旨在围绕马岭水库,因地制宜进行特色化和差异化布局,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森林沉浸式体验、科普教育、户外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园区。
郑栋恩介绍,目前一期开放面积1000亩,已开放区域包含1个花园区,鹿苑、孔雀园、松鼠园、鹦鹉园等4个森林沉浸式动物体验区,1个户外休闲娱乐区,同时配备了有轨小火车、画舫船、电动游船等水上娱乐项目,马岭观花植物园年接待能力达百万人次。
对游客来说,除了观花海,还可以喂小鹿、撸松鼠,徜徉在马岭湖上,欣赏滨湖景观,一家人可共享惬意放松。
游客爱来,村民也满意。“以前我们常去外地旅游,现在各地的游客都来我们村游玩。”马岭村村民群姨惊叹于家乡的变化。
“花经济”绽放
“现在村民都种上了三角梅,一到马岭村看到全村红红的花海,很好看!”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冯桂彩说,以前村里守着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利用好,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山地田地撂荒随处可见,随着环境变好,村民都回来了!
看见越来越旺的人流,马岭村也打好“招商”牌,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以合理价格统一租赁、精准招商,引进了怡境文旅、大佳农业等专业投资方,对村庄整体开发改造,建设喜花里活力休闲港、稻田里•原乡风情小镇、璞宿•花见精品民宿等一批项目,计划总投资超7亿元。
一个个好项目也装满村民的“钱袋子”。郑栋恩介绍,马岭观花植物园一期开放即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同时,该项目辐射周边村镇,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吸纳、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农民致富。
“有16家农家乐是村民自己开的。”冯桂彩说,村里环境变好了,很多游客过来玩,村民做起小生意提供吃住,租金涨了2到3倍,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马岭村通过民宿及周边餐饮、夜市经济等业态的发展,将农业优势变为农村致富的产业支柱,带动村社年收入增加约300万元,村民收入年增长约5万元,推动村社集体经济由弱变强。
【AI识村】
马岭村如何写好“花文章”?
DeepSeek认为:马岭村可围绕“花卉+”深化三产融合,持续释放“花经济”潜能。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打造花卉IP。依托现有种质资源库,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新品种,引入智慧农业系统优化种植效率;探索“数字赏花”模式,通过VR云游、花期直播等拓宽体验边界,增强品牌辨识度。
二是丰富业态场景,延长消费链条。设计主题化游览线路,如夜间灯光花海、亲子自然教育营地等;开发花卉衍生品,联动民宿推出“花宴”“花艺课”等沉浸式体验,提升客单价与复游率。
三是深化村企民共融,激活内生动力。建立村民技能培训中心,孵化本土导游、园艺师等人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民以土地、劳力入股项目,共享发展红利。
(“AI识村”板块内容由DeepSeek生成,文字经记者核对整理)
采写:南方+记者 傅鹏
图片:受访者供图
设计:招凤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