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一年一度的“广州读书月”,由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承办的“好书相约”第二十二期“读在春光里,页暖风清”主题活动,近日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举行。
本期活动邀请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民族音乐学博士刘婕、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吴韵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龙林,以及陈冠宏、杨海霞、林奕燊等青年学子一道分享名家经典,畅谈阅读感悟。活动还特邀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王焰安,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新闻系主任李艳华作为点评嘉宾,引导广大学子开启经典阅读之门,汲取名家智慧哲思。
“我们每年都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全校读书月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刘杰介绍,此次活动的6位分享者包括3位老师与3位学生,并邀请两位专家对分享进行点评,“一方面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平台,让老师与学生分享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另一方面我们以专家点评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分享的书籍,强化阅读意识,更好地鼓励大家勤阅读、读好书。”
名家经典,历久弥新
人间最暖,莫过亲情,宛如悠扬而真挚的生命之歌。吴韵怡老师分享的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经典之作《我们仨》,便是一封写给家人的深情告白。谈及家人和生活时,吴韵怡娓娓诉说内心感触:“此书给予我最大的慰藉,便是让人明白生命最动人的光芒,永远绽放在珍惜当下的目光里,因为每一个当下平凡的瞬间,都是我们生命里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完毕,艺术与传媒学院2024级新闻系学生何晓彤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我们仨》的精彩片段。她的声音恰似涓涓细流,以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诠释书中蕴含的挚爱与守望。
来自该校中医药学院2023级药学专业的陈冠宏推荐分享的《边城》,系著名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经典名著,小说蕴涵的山水之美、人性之善,予人直击人心的温暖和力量。陈冠宏坦言:“在这个快捷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提醒自己,学会在忙碌中沉淀自己,收获生命的韧性。”
春风拂面,书香盈怀
“我不是一位十分热爱运动的人,但当我翻开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时候,却瞬间被‘跑步’所吸引,仿佛在‘跑步’中听见了与音乐同频的哲学回响。”作为一名研究民族音乐学的博士,刘婕的分享富有哲思:“其实跑步和音乐一样,是用身体丈量时间的艺术,做好单调规律的重复,足以雕刻生命最初和终极的样子。”
快乐是生活的答案,更是心灵的智慧。该校健康学院2023级护理专业的杨海霞,分享了著名散文作家梁实秋的《快乐就是哈哈哈》,看似简单的笑话集,实是一本伪装成段子集的人生指南,书中既有对生活琐事的调侃,也有对人性犀利的观察,指导我们如何在琐碎日常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温情烟火,草木知心
一草一木皆是光阴的注脚,一蔬一饭俱是人间的清欢。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以草木光阴为笔墨,于平凡中酿造出隽永的生活意趣。龙林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诗意不在远方,而在低头拾起的琐碎里;从容不在逃避,而在热爱生活的烟火中。”
特邀嘉宾王焰安倾情评述:“本书表面上讲人间草木,实际上是以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酸甜苦辣的百味经历、守护文化的坚定自觉,透过浑朴自然的文字,流露出对生活的自适与热爱。”
该校202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林奕燊,向大家分享了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他表示:“这部小说是一段尘封的民族史诗,更是一曲叩击心灵的生命赞歌。当我轻轻合上书页,鄂温克族部落的晨雾与暮色,仿佛仍然萦绕在眼前。”
嘉宾李艳华点评分享:“这部作品无论是它的名字、对爱情的歌颂、字里行间细致描摹的意象,都无不体现着令人震撼的美,让鄂温克族的文化根基得以生动展现、传承。”
脉脉书香蕴万象,朝朝悦读满人间。
活动举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读书月”启动以来,增城区结合经典阅读、亲子共读、非遗体验等丰富形式,持续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本次“好书相约”品牌活动走进大学校园,通过师生参与分享、专家点评、美文朗诵等丰富形式,将激励莘莘学子阅读经典名著,吸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素养,为将来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奉献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韦丽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