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虎队历史图片展走进东莞,讲述守望相助的中美情谊
7月2日,“铭记英雄——飞虎队在广东”历史图片展在东莞图书馆开幕。展览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重现二战期间飞虎队同中国军民一道为正义而战的景象。展览由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东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办,东莞图书馆承办,展期至7月22日。
飞虎队,即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头组建。二战期间,飞虎队队员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展厅内,一幅幅记录烽火岁月的影像,集中呈现了飞虎队协助中国抗战、与民众患难与共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在历史关键时刻守望相助的情谊。
广东与飞虎队有着特殊的渊源。1944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突破日军封锁,成功营救多名飞虎队员,并开始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展开海上协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相关资料显示,在被轴心国占领的欧洲地区,美国飞行员坠机或跳伞后生还率只有20%左右。而在中国战区,生还率超过了90%。这一奇迹背后,是无数中国军民舍身相救的英勇行动。展览第三部分“生死营救: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正是这一中美合作传奇的深情讲述。
飞虎队第14航空队P40战斗机飞行员之子、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克利福德·雷·朗二世在现场分享了父亲援华抗战的经历:“他曾执行104次任务,两度被击落,幸运地生还。”他对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与善意表达了敬佩和感激。
“在二战最艰难的时期,中美人民缔结了一段不朽情谊。”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表示,“我们应铭记东江纵队的英勇抗战史。希望通过此次展览,飞虎队的故事能在中美两国人民中广为传播、世代传承。”
展览不仅是缅怀历史的窗口,也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平台。展览开幕当天,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数名小学生来到现场参观学习。
语文教师林敏边带领学生看展,边为学生们讲述二战的背景。她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图文并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采写:南方+记者 王颖 章倩倩
摄影/视频:刘冠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