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春节后,电白区黄岭镇南清村骤然成为“网红村”,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打卡。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新铺设的柏油路串联家家户户,路灯、垃圾分类亭、健身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曾经的矿坑蜕变为“天鹅湖”,整治后的田畴菜苗青翠,工程车辆穿梭村中。
当下,“奔县游”与“奔村游”并驾齐驱。黄岭镇云上南清村以迷人景致吸引远近游客,其典型村风貌引发思考:乡村振兴的密码是否藏在这股旅游热中?如何让典型村的旅游热潮持续不衰?
乡村游的魅力在于“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蓝”。相较于城市钢筋水泥,城里人向往农家景、农家饭,渴望在山村寻得“快乐老家”的独特韵味。南清村游人如织的场景带动村民生意红火:卖粉条、年糕、艾叶糕的摊位应接不暇。“游客凭啥来我家”的答案,在于每个成功乡村都有独门绝技。湖南张家界的特色戏剧、杭州宋城的沉浸式演出、高州岭南凤凰园引进的文艺表演,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各地乡村游应配套村晚、村音乐会等特色文化产品,如电白霞洞上河村可依托古荔枝园打造古典文化公园。唯有构建各具特色的“百花园式”旅游配套,形成核心卖点,才能让网红村避免昙花一现。
乡村旅游富民效益突出。南清村“柏油路通户”印证着基础设施改善的溢出效应——带动就业增收、促进要素下乡、助推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气,既需常住人口,更需流动人口,毕竟人兴方能财旺。乡村旅游虽非新词,却是激活乡村产业的重要支点。
当前我市乡村旅游仍处上升期,难免面临挑战:同质化、缺乏“招牌菜”、过度依赖单一元素致客源不稳、过度商业化破坏体验、乡韵缺失致产品深度不足、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亟待破解。
乡村旅游正从“农家乐”向卖产品、风景、文化、体验、健康等多元业态升级。全国创新案例值得借鉴:光影水秀、村音乐会、牛栏咖啡等跨界融合启示我们,要在文化内涵、服务设施、功能定位上提质升级,集聚乡貌、民俗、历史等元素。信宜高州的赏花游、古镇非遗产品等实践表明,既要善用商业力量提升管理,更要守住乡土本色,发展特色文化附加产品,方能长久吸引游客。
若有闲暇,不妨赴茂名乡村之约,在山水农舍间寻得“快乐老家”的独特韵味。乡村振兴的密码,或许就藏在这份返璞归真的体验之中。
文/王平生(电白)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朱昭君
初审:柯柱基
审核:朱武军
来源:茂名发布综合茂名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