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大地春来早,“税惠润苗”田间茂

2025-03-07 14:07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将纳税服务触角延伸至农田里、果林间,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让税惠好声音唱响“春天里”。

“一部手机”种好地

工作人员将肥料倒入无人机的药箱,随后在手机上轻点几下,设置好参数,轻轻一划屏幕,农业无人机便迅速起飞。“瞧,一部手机就能种地啦!未来当农民就像打游戏一样简单!”极飞超级农场运营负责人叶永辉兴奋地介绍道。如今的农业无人机不仅能实现种子、化肥的播撒和农药的喷洒,还能应用于山林果树的吊运等多种场景,一台农业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80倍。研发、生产并制造出这样一款高效农业生产力工具的企业,正来自广东。

极飞科技在广东东莞建立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至今仍是全球唯一的生产中枢。每天,大量产品从东莞工厂发往全球各地,服务于全球农业生产者。

东莞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向毕勇表示,企业致力于精进技术内置农田测绘功能实现自动拼接生成地图,推出RTK高精度北斗导航系统和4D成像雷达等多种感知设备让无人机灵活避障等。目前极飞农业无人机作业精度可以控制在2.5厘米。据了解,该公司目前的渠道网络已覆盖全国1007个县城,并进入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为466个农场提供了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技术研发是我们的生命线,是企业可以稳健前行的关键。”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郑燕如说道,“税务部门一直很支持我们的研发创新,辅导企业正确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我们轻装上阵、先行先试。”据了解,广州极飞2023年至今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减免优惠,减免税额达6089万;东莞极飞近4年一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所得税200万元。

“一颗种子”闯天下

有的圆滚滚,有的长溜溜,蒸熟后香气扑鼻,咬一口软糯细腻;而加工后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有顺溜嫩滑的粉条、有“咔嚓”脆香的薯片,还有香滑可口的创新马铃薯“大米”……在“种土豆”这件事情上,广东荟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可谓敢闯敢试、精益求精。

荟丰农业建立了广东省首个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填补了广东没有马铃薯脱毒种薯育种的空白,并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携手,成功转化了国内目前表现最为出色的两个新品种——“粤紫1号”和“粤红2号”,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更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为广东乃至全国的马铃薯种植户带来了福音。

广州市天河区税务局聚焦企业农业产业属性和科技创新企业需求,积极拓宽纳税服务渠道,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广东荟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锋年介绍道:“2024年12月,公司发票用量需求激增,天河区税务局在三个工作日内加急完成了发票增量审批业务,为我们公司的创新发展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回款保障。”

“种业芯片”的研发不止于农作物领域,在畜牧业,“良种先行”也是重中之重。新广农牧是一家深耕种禽育种29年的国家核心育种场,其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建立国内首个白羽肉鸡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历经11年“往深处求索,向难处攻关”,团队培育出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际种源垄断,每年可为行业节省引种费用超亿元。

在育种这场“农业芯片”的攻坚战中,税务部门始终相伴支持。佛山税务部门通过“定制化税收服务套餐”,实现政策的精准滴灌,新广农牧从种苗培育到销售全环节享受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2023—2024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逾3000万元,共享受企业所得税各项减免超3700万元。

一个“暖巢”引百凤

守卫“舌尖上的安全”的农联科创、乘“减抗替抗”东风抢占养殖业饲料原料市场的邹鲁农业、用一只“虫子”锁定餐厨垃圾市场的安芮洁公司……这些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的农业科技企业,都是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金颖农科孵化器破壳成长出来的。

金颖农科孵化器(华南A谷)位于 “环五山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按照“政府推动、院所主导、企业支撑、国际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孵化平台。

“我们这里集聚了大量的农业企业,特别是科技农业企业。天河区税务部门通过专家团队、征纳互动平台、专题政策宣讲等方式,有的放矢为我们的企业提供‘套餐式服务’,及时高效地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涉税难题。”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立超表示。

天河区税务部门紧跟特色农业市场主体转型发展需求,成立“孵化”工作团队,加强税收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梳理了收购凭证规范、购进农产品抵扣、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税费政策注意要点,以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房产税等相关税费减免政策,提供解读辅导专属服务,帮助企业明白所“减”,知道所“享”。

目前,金颖农科孵化器(华南A谷)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引进培育了389家农业科技企业,涵盖种业、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建设等农业全产业链,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撰文:范科丽 周颖 尹燕珊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