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佛山市“五好”关工委建设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市关工委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和学校代表共聚一堂,为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发展献计献策。
佛山市“五好”关工委建设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现场。 南方+ 高雨宁 拍摄
佛山市“五好”关工委建设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现场。 南方+ 高雨宁 拍摄
自2015年启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以来,佛山通过高标准编撰教材、组建专业讲师团等有力措施,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家长学校的全域覆盖,并于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验收的地级市。
在日常实践中,佛山积极构建“社会资源进校园”活动体系,整合企业、实践基地、文博场馆等丰富社会资源,形成了“实践教育+文化传承+慈善助学”的多元化协同育人网络。例如,顺德区北滘镇联动美的集团、和园传统文化基地等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工业研学、非遗传承课程;南海区里水镇则依托“139发展战略”,建立起跨部门联动的家校社共育工程,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南海区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徐庆均围绕“广联结,重联动,发挥‘教联体’协同育人作用”作报告。 南方+ 高雨宁 拍摄
南海区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徐庆均围绕“广联结,重联动,发挥‘教联体’协同育人作用”作报告。 南方+ 高雨宁 拍摄
会议透露,佛山今年将全面推进“五好”关工委标准化建设,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重点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打造规范化、特色化的家长学校品牌体系。同时,佛山将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制度,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质增效,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教育服务。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也是佛山市教育系统不懈追求的目标。”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傅为贵表示,佛山将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体系,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共建等方式,书写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篇章,为湾区乃至全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采写:南方+记者 高雨宁
通讯员 罗绮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