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时评|让人文经济,有效激活南海“镇能量”

作者 熊程 2025-01-02 22:07

镇域经济发达、“镇能量”充沛,是佛山南海的重要特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东强西弱等现象明显,同样也是南海的短板。

从建设全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到奋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近年来南海一直在从很多方面尝试、突破,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以人文经济学的发展深度激活镇能量,是南海在2024年这个“人文经济学元年”重点发力的新招。目前看来,南海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人文经济学,重塑了南海的镇街品牌格局。当前不再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时代,而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谁赢得了注意力,谁就在发展中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

过去常说南海西部三镇能见度低、不够“吸睛”,很大程度上在于过去评判的指标相对简单,主要聚焦在经济体量层面。但是如今,人文经济学的发展给了西部三镇更高的曝光度,人们会因为人文艺术而关注西部三镇、来到西部三镇、了解西部三镇。东部镇街当然也在人文经济学的背景下加快发展,但是各有特色,并不像过去单纯从经济体量角度看有那么大的差距。

在媒体上、在网络上,这种形象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九江,很多人知道这里有桑园围,但如果不是大地艺术节延伸至此,可能很少有人会专门到这里看桑园围、在网络平台探讨九江桑园围。又如西樵,可能以前大部分去旅游的人都是冲着西樵山而去,如今更多人知道了西樵的太平墟、松塘村等。人们不一定就此而去一趟那里,但是在心中种下了一颗颗好印象的种子,会在未来发芽,这就是城市品牌的意义。

人文经济学,重塑了南海的镇街产业格局。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最根本上是靠产业发展。南海七大镇街的GDP都已经突破了200亿元大关,但是前排跟后排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人文经济学,给了各镇街一个新的突破口。

在全国来说,南海镇域经济都是一个典型,每个镇街都有各自的传统特色产业,例如大沥的盐步内衣、丹灶的金沙五金等。在历史上,现在经济体量落后的一些南海镇街,实际上并不落后,甚至曾经走在前列。后来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不及时。

南海人文经济学的发展,除了在文旅消费、文化产业等领域有直接带动作用外,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也有所作为。目前,南海正在大力推动“艺企同行”合作,发挥艺术家、企业家、科学家和年轻人主体作用,让人文艺术更深刻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如此,镇街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将加快改变。

人文经济学,重塑了南海的镇街城乡规划与治理格局。现代大多数人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希望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有美感、有文化内涵,在其中过得舒适。

在这个层面,人文经济学同样有所助力。例如在九江,各村居抓住“大地艺术节”机遇,盘活整备沿线厂房、农房、旧蚕房等共33处资源,建筑面积约6230平方米。在丹灶,“氢谷之声”系列活动让各行各业的“跨界艺人”,即科学家、老师傅、医护能手、自媒体运营者、车间工等登上舞台,争当演艺新星。

南海镇街的发展,是佛山乃至珠三角镇街发展的一面镜子。只要坚持发展人文经济学,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南海一定能更加深度激活镇能量,最终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采写:南方+记者 熊程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