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断头河”,群众化“怨气”为“点赞”|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作者 廖瀚 2025-04-02 22:27
01:26

打通“断头河”,群众化“怨气”为“点赞”|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以前看到觉得影响心情,现在看到觉得心情舒畅。”生活在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的村民陈鸿轩今年真切地感受到治水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一直居住在海洲村沙源支河附近的他,眼见这条河涌从“断头”到连通、从黑臭到清澈的整个过程。

在古镇镇海洲片区埋头干了两年多的一线工程人员徐文广,一开始感受到很多“怨气”,如今收到的都是“点赞”。“有村民刚开始抱怨施工影响出行,后来看到河涌水质的改善后,也主动询问我们下一步的改造计划。”徐文广说。

一线工程人员现场勘查曹二文化路河暗涵段工程。 南方+ 廖瀚 拍摄

一线工程人员现场勘查曹二文化路河暗涵段工程。  南方+ 廖瀚 拍摄

“当听到居民说终于不用一到夏天就把门窗全关掉、不用闻到臭味,不用被蚊子骚扰,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同。”古镇镇水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区华星说。河边重新打开的门窗、河岸逐渐长大的树木、河里重新游回来的鱼类,都成为这场环境治理成效的最好说明。

“这条河以前‘乌烟瘴气’的,味道很臭,经常淤积见底。”在海洲村沙源支河边,汽修店师傅陈鸿轩曾经被沙源支河的黑臭深深困扰。

这条原长约390米的河涌本是一条“断头河”,由于下游没有连通,导致河床底泥淤积深厚,河涌水动力不足。同时,沿岸也存在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的情况,形成了重度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沙源支河边立起的整治工程进度表,展示了这条河涌蝶变的经过。2023年底,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在沙源支河开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沙源支河铺设截污主干管网与末端收集管网共约4公里,全面提升了片区污水收集能力。

同时,瞄准沙源支河南段断流导致排水不畅的问题,古镇镇启动了沙源支河水系连通和清淤疏浚工程,新开挖了一段长超300米,宽约7米的河段,将沙源支河与海洲西河连通,配合开展清淤疏浚工程,对沙源支河旧河段进行全面清理,切实提高了片区水动力。

在岸边,对沙源支河沿河违法违规建构筑物实施拆除后,古镇镇因地制宜开展沙源支河河岸整治,通过加装路灯、更新栏杆、绿化种植等措施,进一步美化河岸环境。

图为沙源支河河岸整治成果。 南方+ 廖瀚 拍摄

图为沙源支河河岸整治成果。  南方+ 廖瀚 拍摄

一年多以来,海洲村村民亲眼见证了“黑水河”变身“清水河”。陈鸿轩回忆,整治工程完成后不到一周时间,水质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沙源支河稳定消除了劣Ⅴ类,在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水质检测中均保持Ⅲ类水质,河涌黑臭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河涌干净好多,村民、厂企老板都很配合,环境好我们个个都喜欢,个个都安居乐业。”古镇镇海洲村沙源支河周边村民袁瑞宏说。目前,古镇镇已完成沙源支河等4段水系连通工程,正推进曹二文化路河暗涵段工程,已完成总进度的30%。

古镇镇坚持强化治水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管控,建立接驳井六方举牌验收机制,实行“一井一验收”,持续推进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接驳工作。

【编者按】

3月21日,中山高规格召开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吹响从水污染治理向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进军的号角,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十大工程,把中山建设成“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美丽岭南水乡。回顾中山治水千日攻坚,该市把水污染治理作为 “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响这场翻身仗,从根本上扭转了极其被动的治水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年后,春又至。走在中山城镇,一条条河涌从“恶臭难闻”逐渐变为水清岸绿,景色美了,建筑废料的堆放场人流多了,一大批亲水平台涌现,一河两岸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即日起,南方+将回访经过治理的中山河涌,从群众的获得感看中山治水之变。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编辑 卢子衡
校对 张位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