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产城文旅发展 开启高州奋进新篇

作者 叶洁 2025-03-20 20:29

“高州获评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高州获批创建全省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高州入选‘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3月17日—20日,茂名进入2025“两会时间”。新鲜出炉的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去年高州的成绩单和今年对高州的新期待,令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里高州产城融合、绿美生态、优质教育、古城文化等关键词,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聚焦金石产业带建设——

优化布局、腾笼换鸟,推动新的城市生长点加速形成

茂名金石产业带位于茂名“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的重要节点,涉及高州金山街道、茂南金塘镇以及高州石鼓镇,是茂名中心城区与高州城区连接的重要战略部署。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和建设金石产业带、“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促进产城融合,形成新的城市生长点。

茂名市政协委员、民建茂名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燕认为,金山街道、金塘镇、石鼓镇同为工业园区,区位便利、土地储备丰富是其共同优势,但产业低端、零散等也是面临的共性问题。该片区融合为一发展,有利于借助佛茂协作东风,以一招破除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活力欠缺等难题,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带,优化茂名生产力布局,让区县加快融入茂名一体化发展格局。

去年,高州市紧抓佛茂协作、产业转移机遇,工业投资连续十几个月两位数增长,金山、蒲康、城东3个工业园新增务工人员7000多人,以产业带动了就业、集聚了人口。今年,高州将牢牢抓住金石产业带发展机遇,坚持建强园区平台、精准招商引资和狠抓项目建设“三条腿”走路。

对此,王燕建议在平台建设上,进一步明确核心区、联动区、拓展区范围,加快推动周边土地盘整和征地拆迁,整治低效闲置用地,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优化空间布局。

今年是茂名市“项目落地年”。王燕认为可发挥佛茂指挥部统筹作用,用好用活佛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态势,借力借势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对现有园区内技术力量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低效企业,王燕建议“腾笼换鸟”,或推动旧有低效企业改造转型升级。如可考虑推动石鼓片区饲料生产企业转型优质宠粮生产,通过佛茂指挥部高效联动机制向珠三角宠粮市场推介产品,并利用高州市优质港口资源出口海外市场。

◎聚焦省园林城市创建——

串起公园绿脉,绘就城景共融生活新图景

高州,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城市发展的新机遇。高州市挂榜岭、笔架山森林公园、学砚湖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版图上。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绿美建设,打造和谐共生的“滨海绿城”;支持高州创建省园林城市;营造“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新风尚。

高州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今年,高州瞄准常住人口增至50万的目标,既要在城东新城高标准打造未来社区,又要为城市留住鉴江河畔的千年古城记忆。如何让活力新区与魅力老城在绿色发展中共荣共生是一道必答题。

茂名市人大代表、高州市林业事务中心林业工程师钟帅认为,挂榜岭、笔架山,高州这些公园各具特色,却因地理阻隔而相对独立,未能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若将笔架山与挂榜岭串联起来,能够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廊道,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种连接也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够彰显高州独特的城市魅力。”钟帅说,公园一体化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能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让更多群众畅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生态红利”,钟帅建议创新连接方式,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提升综合效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认为可以采用多种创新方式实现公园连接。如建设生态廊桥、设置空中玻璃栈道、打造地下通道、建造空中榄车等,这些连接方式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还需注重美学价值,使之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在连接设施的设计中,钟帅认为应充分考虑市民需求,设置休息区、观景台、文化展示区等功能空间,利用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公园系统,提供导览、互动等增值服务。

◎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

创新教师监督机制,拓宽晋升渠道激活教育人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社情民心。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支持信宜、高州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高州是文教之乡,历来崇文重教,但作为山区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其主要问题。促进高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茂名市人大代表、高州市新垌镇高联村党委副书记华海勇认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尤其要注重义务教育完善小学阶段教师任用机制。

长期扎根乡村,华海勇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前部分小学管理层选拔存在“三轻三重”乱象,即轻实绩重关系、轻能力重资历、轻公评重私交,打击了年轻教师工作积极性,损害教育公平。

华海勇认为,在教师职业素养问题上,要创新监督体系,实行上级、同行和社会监督并行的三位网络,对教师师德师风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价;打破教师身份“终身制”问题,可建立“岗位流动池”,每年按10%比例腾退管理岗位,优先淘汰考核末位者,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能力。

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

华海勇建议可拓宽晋升通道,激活人才生态。一方面开辟“双轨晋升”路径,在管理上形成教学名师—教研组长—副校长—校长晋升路径,在专业上形成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路径,首席教师可享受校长同等待遇。

另一方面实施“青苗储备计划”,每年遴选30岁以下教学新秀进入校长后备库,要注重学习能力和学历提升,如须完成农村学校1年支教+名校跟岗半年+教育管理硕士课程等指标要求,鼓励争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好教师。

◎聚焦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深挖高凉人文,以文旅融合为经济“蓄能”

在高州,高凉人文源远流长、厚积薄发,也催生了蓬勃的旅游事业,一景一物成就了当地村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冼夫人文化、“中国荔枝之乡”金字招牌,是高州历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特色名片。

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文旅融合,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充分释放茂名文化的魅力、旅游的活力、体育的张力。茂名市人大代表、高州市高商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伯光认为,高州通过系统性重塑高凉古城,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可有效激活历史资源、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就业增收,为高州经济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高州打造了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的“好心高凉”文化品牌,修缮了一批冼夫人相关文物古迹,建设了一批冼夫人文化项目。高州冼夫人文化游入选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在调研中林伯光发现,高州部分古建筑因年代久远,缺乏有效维护,出现破损、腐朽等问题,高凉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冼夫人文化、年例民俗文化等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林伯光认为,一方面可打造文化主题游: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开发冼夫人历史文化游线路,通过场景复原、文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冼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增强城市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可定期在高凉古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戏曲表演、非遗展示等,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利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策划举办大型主题活动,如高凉古城灯光节、美食节等,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人气,以文旅带动高州经济发展。

撰文:叶洁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