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树叶子茶业:千年黄茶技艺的守正与创新 | 韶关茶香千年继往开来⑲

作者 曹伟峰 2025-04-24 15:49

谷雨时节刚过,南岭山脉的晨雾中,乐昌树叶子茶业有限公司的千亩生态茶园悄然苏醒。嫩芽上的白毫折射着露珠的晶莹,国家级良种“乐昌白毛茶”的基因在此延续。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科研+农户”模式深耕黄茶领域,用科技创新与传统工艺的碰撞,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刻下独特印记。

黄茶密码:闷黄工艺的科技突围

走进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茶青的嫩绿与数控设备的金属光泽交织。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记载的“乘热便贮”工艺,在此被赋予新解:茶青经杀青、摊晾后,进入核心的闷黄环节。现代数控闷黄舱,通过精准控温(±1℃)控湿(±3%),将72小时的自然发酵浓缩至48小时。这项与广东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技术,保留了“黄汤黄叶、鲜醇回甘”的传统风味。“闷黄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科学的方程式。”树叶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丘国梁轻触数控舱的显示屏说道。

树叶子茶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炒制茶青,右一为丘国梁。

树叶子茶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炒制茶青,右一为丘国梁。

由树叶子茶业研发的“宝林野韵”系列黄茶,凭借“玉米香带花香”的独特风味,斩获“粤茶杯”银奖及中国茶叶学会四星认证,黄茶技艺将乐昌白毛茶的千年基因编码成现代美学符号。

叶脉生金:产业链上的共富实践

在海拔600米的合作茶园里,茶农正穿梭云雾之中,将采摘下来的嫩芽装入腰间的篓里。与一般的茶园不同,树叶子茶业不仅采摘春茶,更采摘夏茶与秋茶。闷黄工艺的突破,让曾被视作“鸡肋”的夏、秋茶焕发新生。企业以订单收购、种苗提纯复壮带动茶农发展标准化种植,整合形成600余亩合作茶园,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

乐昌树叶子茶业公司茶文旅体验区航拍。曹伟峰 摄

乐昌树叶子茶业公司茶文旅体验区航拍。曹伟峰 摄

在树叶子茶叶的茶文旅体验区内,游客将芽尖投入竹制闷黄器皿,茶艺师现场演绎“黄汤黄叶”的冲泡奥秘。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企业接待的韶州宾馆女职工们,在茶园采摘与非遗工艺体验中,将年产仅7000余斤、蕴含“低调而高贵”的黄茶刻入记忆。

未来图景:从茶园到茶杯的生态闭环

“我对乐昌黄茶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丘国梁介绍,在乐昌市发展优质水果、茶叶产业奖补方案以及“一村一品”所给予的补贴下,企业正在扩展种植面积、完善生产设备布置,在乐昌优秀的茶种、不断迭代的制茶工艺、传承千年的乐昌黄茶故事等多方加持下,乐昌黄茶注定从典籍走到茶台,焕发出新的光芒。

“从陆羽笔下的‘韶州黄茶’到数控闷黄舱,变的只是技艺载体,不变的是这片叶子的初心。”暮色中,最后一缕茶香消散在车间的机械韵律里。乐昌树叶子茶业的故事,正如杯中舒展的黄茶叶脉——在古老基因与现代科技的共振中,酿出乡村振兴的醇厚回甘。

策划:周赞 蒋才虎

文字:曹伟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