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宏大时代叙事里,交通基础设施宛如一台台强劲有力的引擎,不仅驱动着区域经济风驰电掣般向前,更重塑着每一寸经济版图,改写诸多城市的发展轨迹。
进入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开平将迎来“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通道在“织网”,版图在“改写”。这一次,风从海上吹来,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竞逐珠江口,拥抱“大桥经济”,一个更具活力的开平正迎面而来。
交通、区位跃升:融湾入圈“加速跑”
“硬联通”是“融湾入圈”必备的先手动作。作为珠三角连接粤西和大西南的重要节点,开平持之以恒地投身于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
先看地面。江罗、高恩、中开、开春、开阳高速紧密交织,与江湛铁路相互配合,搭建起坚实稳固的区域交通骨架;国省道、环城公路如同细密的血管,源源不断地延展的交通脉络,输送着往来的人流与物流。
再看水面。为进一步提升港区发展潜力,切实把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开平市启动三埠港搬迁工程,全力打造现代化“新三埠港”。目前,三埠港迁建工程也在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底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一切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开平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大湾区崭露头角、凸显出来。
黄茅海跨海通道,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碧波;叠加先前开通的深中通道所带来的利好,开平打通了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快速通道,实现了交通层级质的飞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大湾区各城市间往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企业是这场交通变革的直接受益者,物流成本直线下降。原材料供应商能够快速响应企业需求,货车满载着生产原料,经由包括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在内的跨海通道群,一路疾驰,准时抵达工厂;成品也能高效输出,第一时间运往各地市场,供应链的运转愈发高效流畅。
开平市。受访者供图
开平市。受访者供图
交通格局的重塑,犹如一场“蝴蝶效应”,引发开平区位优势的全方位释放。往昔,开平处于大湾区相对边缘的地带,虽有潜力,却受限于交通,难以充分施展。如今,借助“大桥经济”黄金机遇,开平大步流星地迈向大湾区核心发展圈。
立足长期主义,开平愿意做时间的朋友,等待一个个工程的建成。届时,开平将拥有一张更快、更优、更强的超级网络,在激烈的珠江口城市竞逐赛中赢得更多“筹码”。
恰逢这一关键节点,开平获批与台山联合建设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黄茅海跨海通道摇身一变,成为串联两地农文旅资源的“金丝线”,将散落在沿线的特色村落、历史遗迹、自然风光巧妙地串珠成链。游客们循着通道纷至沓来,沉浸在独具魅力的侨乡文化当中,感受岁月沉淀下的深厚底蕴,为试点工作注入了强劲且持久的动力,也让开平的农文旅发展迎来全新契机。
产业协作升级:承接转移“强磁场”
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什么资源要素会往开平流动?市场遵循供需规律,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开平能给市场提供什么。
纵观珠江口东岸城市所需,西岸兄弟城市所长,开平能够错位发展的比较优势有:发展空间、产业基础。大桥已通,“王牌”的作用将进一步叠加释放。
产业平台是开平的一大突出优势与亮眼名片。开平以翠山湖省级高新区为主体,高标准、严要求打造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开平片区。这片占地20.5平方公里的热土,全部位于江门主平台核心区,占核心区总面积的43.7%,彰显出雄厚的产业承载实力。
以此为坚实依托,开平快马加鞭,全面开启一系列专业园区的建设征程。
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受访者供图
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受访者供图
国际卫浴创新基地里,先进的研发设备有序运转,科研人员专注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卫浴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园内,食品加工生产线高效运转,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份产品安全美味,特色风味食品源源不断走向市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前沿的实验室里孕育着攻克疑难病症的希望,研发团队争分夺秒,加速医药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开平聚力深耕临港经济,在三埠港临港经济区精心打造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这里汇聚了行业顶尖的氢能技术与制造工艺,吸引着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助力开平抢占新兴产业高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少城市提出要破解产业空间瓶颈。土地,尤其是产业用地,成为城市发展珍贵的稀缺资源。而土地,正是开平发挥所长、满足湾区所需的一片“富矿”。
开平土地资源储备堪称充裕,多块超500亩可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静静等待开发,为大规模产业集聚留足了宝贵的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如同一场精细的“土地手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剔除低效利用部分,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开平积极与国电投携手合作,开展“雪炭N行动”,全力为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源保障。
不仅如此,“湾区通”工程在开平落地见效,当地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投资便利改革试点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种种贴心举措,引得企业如候鸟归巢般纷至沓来,产业协作不断向纵深迈进,开平逐渐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引擎”
不是远方去不起,而是湾区“奔县游”更有性价比。
深中通道开通后的首个国庆假期,央广网权威发布,开平旅游热度大涨220%,荣登“热门宝藏小城前十榜单”。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交通便利度再上一个台阶。
然而,有了便捷的交通,开平能否凭借自身的农文旅资源,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预期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来自港澳和珠海的游客数量会在此基础上有一倍甚至两倍以上的增幅,预计能在明年给我们带来50万-100万人次的增幅。”赤坎华侨古镇副总经理方伦说道。
开平集华侨之乡、碉楼之乡、建筑之乡、文化艺术之乡和世界名厨之乡诸多美誉于一身,坐拥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还有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风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赤坎华侨古镇。
赤坎华侨古镇。黄伟良 摄
赤坎华侨古镇。黄伟良 摄
这些资源在大湾区是“独一份”的存在,打好一手“农文旅牌”,开平很有优势,也很有实力。
今年以来,开平把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作为重大发展机遇和重要发展抓手,按照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要求,统一规划、集中打造,探索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顶层设计方面,在江门的统筹下,“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开平市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规划、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总体规划陆续出炉。
建设思路上,借鉴工业园区思维,采用“管委会+公司”模式,统筹县镇村力量和资源,发挥国企领投作用,完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提升产业承载力。
再加上,“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是全省首批试点、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唯一试点。开平也将进一步强化与台山联动,加强与其他县区协同,策划新线路、推出新产品、拓展新服务、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聚力擦亮“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积极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真正把农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强镇富民兴村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当下文旅竞争激烈,老牌旅游城市和新兴网红城市都铆足了劲吸客。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开平还在谋划更多新惊喜。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废弃粮仓爆改网红书店,在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寻找你的“诗和远方”;红溪鹰村田园综合体让游客亲近自然、体验农事乐趣;荣桂坊、南溟里修旧如旧,诉说往昔故事;在海农岛酱园,打卡酱油雪糕,再看看田间大酱缸别有一番趣味……
“大桥经济”黄金机遇下,开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融湾入圈,期待粤港澳大湾区的伙伴见证开平的再一次飞跃。
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开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