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博院古代画派展上新了,看看十大重点院藏都有谁?

作者 杨逸 2024-01-27 20:38

1月27日,“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第二期正式对外开放,第二期展出的4个画派分别是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常州画派和新安画派。展品共66件号(实物164件),涉及画家54位。

展览第二期精挑细选重量级院藏经典呈现给广大观众。展览以黄公望作品《溪山图轴》起始,为述说“四王”艺术作引。“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的画风备受推崇,被奉为正统,对后世影响深远,并流衍出娄东、虞山两派。

展览第二期同时展出“四王”多幅精品画作,其中有王时敏《云壑鸣泉图轴》、王鉴《仿古山水图册》、王原祁《胜弈图轴》、王翚《两岸青山图轴》。恽寿平柔美秀雅的没骨花卉画,开创了一代新风,遂形成了以其风格为核心的“常州画派”,对清代花鸟画风影响深远,岭南名家居巢亦受其影响。

而相对于以上三个正统画派,在安徽地区有一群“遗民”身份的画家异军突起。他们饱览新安名山胜景,尤其受黄山真景的熏陶,神遇而迹化,其笔下的山水造型奇幻而不失自然生动,后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十件重点展品都有哪些?下面就让小南带大家先睹为快↓↓

1.溪山图轴

(元)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幽静自然,笔法简淡,有荒率天真之趣。为“元四家”之一。对清代文人山水画影响尤为深远。

2.云壑鸣泉图轴

(明末清初)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孙。官至太常寺少卿。擅画山水,宗法董其昌,兼学黄公望,笔墨苍润疏秀。王翚、王原祁、吴历均得其指授,为一代画苑领袖。

3.仿古山水图册

(明末清初)王鉴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圆照、元照,号湘碧、染香庵主、弇山后人等。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曾孙。擅画山水,以临古见长,风格苍莽浓润,明秀高雅。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

4.胜弈图轴

(清)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官至户部侍郎。擅画山水,师黄公望、董其昌,以古法为归依,笔法生拙沉雄,墨色元气淋漓,韵味醇厚。画风受到皇帝的喜爱,备受推崇,追随者众多,形成“娄东派”。

5.两岸青山图轴

(清)王翚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后师王鉴、王时敏,画艺大进。擅临摹历代佳作,又饱览山川佳胜,终能心手相应,笔墨变化不竭,杰构层出不穷,成为一代巨擘。其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

6.芦花芙蓉图轴

(清)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正叔,号南田、草衣,云溪外史、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不应科举,卖画为生。工诗,善书画。花鸟画以徐崇嗣没骨为归,近学明人,注重写生,一洗时习,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兼善山水,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澹幽隽之致。

7.黄山始信峰图轴

(明末清初)弘仁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歙县(今属安徽黄山市)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擅画山水,师法倪瓒,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风格冷峭静谧,简远脱俗。为“新安画派”代表画家,又与石涛、梅清并称“黄山画派”三巨子。

8.秋林策蹇图轴

(明末清初)查士标

查士标(1615—1697),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擅画山水,初学倪瓒,后参以吴镇、董其昌笔法,亦重视师法自然,作品笔墨疏简,风神萧散,气韵荒寒,独树一帜。为“新安画派”代表画家。

9.山水通景屏轴(10轴)

(清)梅清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擅画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与弘仁、石涛一起被后人推为“黄山画派”三巨子。

10.诗画册

(清)石涛

石涛(1640—1708),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宗室,明亡后出家,法号元济、原济,别号石涛、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擅画山水,布局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早年居安徽宣城,常游黄山,与梅清交好,互相切磋,画艺大进。后与弘仁、梅清一起被推为“黄山画派”三巨子。

南方+记者 杨逸

编辑 彭正子 何雪峰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