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白衣天使③|石碣医院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胡礼琼:用专业与温情,书写护理路上的动人篇章

精彩石碣 2025-05-13 10:26

编者按

白衣是你的制服,微笑是你的态度,你用执着和坚守,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患者的健康,传递爱与温暖。在“5·12”国际护士节之际,精彩石碣推出“致敬白衣天使”系列报道,展现石碣优秀护士代表守护生命和健康的感人故事。

一袭白衣,是使命更是担当;一盏夜灯,是坚守更是温情。在石碣医院门诊走廊的尽头,总有一盏灯关的特别晚——那是胡礼琼俯身为患者处理伤口的身影。14年来,她以3700余次弯腰换药的坚持,让患者在慢性创面的溃烂伤口中剥离绝望。涓涓初心,点点钻研,她立足伤口护理专科,又将温情传递到每位患者心里。

深耕专业,用技术为护理注入动能

长期的伤口造口护理实践,让她在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动静脉溃疡、失禁性皮炎等复杂伤口的护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东莞市首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胡礼琼参与创建石碣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开创“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护理”模式,让复杂慢性伤口患者得到系统治疗;面对传统疗法周期长、效果不佳的痛点,她主导引入“清创-控菌-促愈”三阶疗法,大大缩短愈合周期,相关成果获“东莞市伤口造口护理病例比赛”三等奖。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胡礼琼从未停歇。她参与了多项学术研究,尤其在伤口清创、换药和并发症预防方面,编撰了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业内专家高度评价。她以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研意识,将理论与临床相融合,多次在市级比赛中收获佳绩。在她的推动下,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渐成规模,团队屡次在精益管理竞赛中取得佳绩,年服务患者超300例。

在“互联网+护理”的新趋势下,她与团队打破科室与家庭的界限,为行动不便或远离医院的患者提供视频问诊、线上咨询、延续护理……曾有位年轻肠造口患者因术后排便方式、体形外观的变化而感到自卑,常年闭门不出,她连续7周上门指导护理技巧,甚至带着造口模型到患者家中演示社交场合的自我管理。当患者终于鼓起勇气参加同学聚会时,发来的合影让她热泪盈眶。此外,她还建立了200余人的慢性伤口患者互助群,每日解答护理疑问,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她让看似复杂的领域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体验,减少了患者的治疗周期,提高了治疗效果。对她而言,所有的努力不只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无数患者康复的希望。

以心换心治愈,用细致赢得患者好评

“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心与心的对话。”胡礼琼的随身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五心工作法”:为失禁老人换药前先捂热手心;帮小朋友准备卡通创可贴;细心评估、精心换药、耐心宣教、暖心陪伴、恒心随访……当78岁的李婆婆因Ⅲ期压疮导致骶尾部组织坏死、多家医院建议截肢时,胡礼琼连续19天跪地操作,逐层清除0.3cm×0.5cm的腐化筋膜,患者家属至今记得那个跪地照料老人的身影。

2024年初,增城患者卜大叔跨越60公里送来三面锦旗,揭开一段护患情深的故事。因糖尿病足面临截肢的卜大叔,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石碣医院。面对深达骨膜、溃烂发黑的足跟创面,胡礼琼制定“精准清创+负压引流”方案,为其提供专业的伤口清创、换药,并指导家属如何在家中护理。每次换药时,她的一句“再坚持三次,就能看到新肉芽”成为卜大叔坚持下去的动力。在胡礼琼的悉心照料下,卜大叔的伤口逐渐愈合,心态也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并亲自送来三面锦旗,感谢胡礼琼及护理团队的无私帮助。

没有豪言壮语,却能在坚持与奉献中让希望生根;没有耀眼舞台,却在平凡岗位上焐热护患温情。14载春秋,3700次俯身,她把南丁格尔的柔光催化为点点星光,这光,是患者投来的希望之光,更是东莞护理的一束星光,照亮了患者康复的路,也点亮了同行者的心。


来源:精彩石碣

文/图:胡沅钿

责编:曹木静

编辑:梁秀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