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女王”白如方去世,曾用10分钟让撒切尔夫人掏腰包

南方人物周刊 2025-05-01 19:52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从浙江温岭到北漂摆摊,成为享誉国际的“珍珠女王”,从零基础少女到精通多国语言的珠宝掌门人,白如方将江南珍珠推向世界舞台。在2025年春天骤然离世之前,这位55岁的企业家仍在指导员工给客人制作合适的珠宝项链。

2025年4月27日,春末的北京柳絮纷飞。红桥市场芳华珠宝创始人白如方的送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她于2025年4月23日去世,终年55岁。

白如方曾现场为访华的撒切尔夫人编制珍珠项链,接待超过200位国际政要名人,有“民间珍珠外交官”之称。北京芳华珠宝红桥店店长马金媛告诉《南方人物周刊》,白如方是因病去世,比较突然,直到4月中旬,她还在群里对接工作信息。

“给我10分钟时间”

“不,我不喜欢小珍珠,”撒切尔夫人在看了几条珍珠项链之后,明确表示了拒绝。

柜台前的女孩不慌不忙,笑脸盈盈,对着这位英国首相说,“您给我10分钟的时间,我马上给您定制一款项链,相信您一定会喜欢。”这回答让周围的人暗暗吃惊,定制一款珠宝,按常理要花上一个礼拜甚至更久的时间。

女孩动作麻利,拿出10串大小不一的珍珠项链,开始现场编制。这边一扭、那边一绕,用多条珍珠项链混搭而成的新品很快成型。寓意“十全十美”的项链获得了撒切尔夫人的肯定,她当场买下这条珍珠项链。

“珍珠女王”的名号从此传开。那是1995年,柜台前的女孩叫白如方,25岁。后来,英国使馆的秘书告诉白如方,她那天的泰然自若,令很多在场的英国官员惊讶。“太出色了,简直像一位外交官”。“我们平时都不敢和撒切尔夫人说话,这个中国女孩竟然如此镇定自若,实在不可思议。”

三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白如方回忆说,虽然事先接到通知,撒切尔夫人要来,但她实际上并不知道撒切尔夫人是何方神圣。在红桥市场经营珍珠的日子里,国王、总统、总理多得记不过来。现在想起来,既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又有些庆幸:如果对她的身份了解得很清楚的话,也许当时就不会那么自然了。

1996年,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通过大使馆表示仍然找去年的小白(白如方)定制珍珠项链,但她没有说明要什么款式。白如方再次交出满意的作品。

第一次见面认识后,白如方特地去了解撒切尔夫人的生平,买了撒切尔夫人的自传,研究她的喜好——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才能给客户匹配什么。白如方了解到,撒切尔夫人的先生曾送给她一条双排珍珠项链,这条双排项链白如方在电视上见过,已经有些发黄了。于是,白如方特意做了一条双排项链送到大使馆。

项链别有巧思,扣子可以拆分。白如方曾向马金媛等店员讲述这款项链的设计理念:撒切尔夫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女,这条项链拆分后,可以传承给儿女;也可以变成一条单排长项链。

▲1996年,白如方(右)和撒切尔夫人合影 图/红桥市场

▲1996年,白如方(右)和撒切尔夫人合影 图/红桥市场

成为“珍珠小姐”

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珍珠柜台时,白如方不过20岁。

1970年,白如方出生在浙江温岭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7岁那年,她不甘心在老家过寻常日子,和亲戚一起搭火车北上。

刚到北京的时候,白如方租住平房,条件艰苦。年久失修的房子四处漏风,她因为舍不得花钱买烟囱而在北京过了两个不敢生火的冬天,经常在半夜被冻醒。她与当时的合作伙伴、后来的丈夫罗华呈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经营日用杂货。一年四季,她雷打不动地蹲在街边摆摊卖塑料盆。

1980年代,沿天坛公园的坛墙建起了马路市场,白如方在坛墙根儿租下一个小小的柜台,专门售卖从老家温岭批发来的珍珠。“像扛大米一样,把成袋的珍珠坐火车背到北京,穿成项链,再一条一条卖出去。”白如方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描述。那时,一条珍珠项链售价几块钱,赚到手的利润有时仅有几分钱。

1995年,红桥市场新大楼正式建成开业,马路摊贩退路进楼,白如方结束了摆摊生涯。那时红桥市场经营珍珠的商户已有二十多家,基本上都是批发。白如方与罗华呈一方面看到随着旅游人口的增加,珍珠零售已经出现了好的苗头,另一方面因为资金不足、无力经营批发业务,于是从一开始便将自家业务定位在珍珠的零售加工。

市场很快验证了白如方的判断,她的柜台前总是红红火火。很快,她成了红桥市场响当当的“珍珠小姐”。当时市场上一些熟悉白如方的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白做生意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抓住了外国人。在红桥市场购买珍珠的客人,80%以上是外国人,抓住他们也就等于抓住了市场。

几十年来,白如方的珠宝店先后接待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夫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夫人等超过200位国际政要和名人。多年后,成为“珍珠女王”的白如方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顾客时,能熟练切换中文、英语、意大利语来介绍产品。

▲2008年,白如方和美国总统布什夫人劳拉 图/红桥市场

▲2008年,白如方和美国总统布什夫人劳拉 图/红桥市场

最后一通电话

马金媛一直记得白如方打来的最后一通电话。

那是2025年4月初,白如方特意交待一个定制5条淡水珍珠项链的单。其中1条是粉色,珍珠里的粉色有偏粉、偏紫、偏香槟色等不同类型。白如方考虑到客人的肤色,叮嘱马金媛选择偏香槟色的粉珍珠。传统项链的扣子往往是金扣或者银扣,白如方考虑到客人力求方便的需求,提议4条白色项链选择吸铁石扣子。

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消息,马金媛在店里工作13年,从销售一路晋升为店长,深知白如方的细心。一直到4月中旬,白如方还在群里对接工作消息。这让马金媛在内的很多员工,对白如方的突然离开更加难以接受。

2024年12月末,马金媛最后一次见到白如方。那天,白如方来店里接待老客户。马金媛介绍,白如方平时会来巡店,也会指导员工做一些设计款项链。

马金媛对白如方的“指导”有说不完的细节。白如方教工作人员串项链,会让大家用不同方法一遍遍去串,最多的时候一条项链要串七八遍。串之前,白如方不会先给出自己的判断、让大家依葫芦画瓢,而是等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法串完,后再一一讲解。“就是要串,串多了才会开窍,”马金媛分享白如方的教诲。串好了,白如方会笑着说,“你想到了,就是这样的。”如果一直串不好,白如方才会给出自己的建议……

让马金媛印象深刻的,是白如方对珠宝的敏感度,“她过手一串项链,就知道适合销售给什么人。”马金媛告诉《南方人物周刊》,一份珍珠原材料,不同的珍珠大小、项链的长短、扣子的不同,都能成就不同细节的款式。白如方总能迅速找到适合珠宝的客人,让客人戴上后觉得“这本身就是我的东西”,不会把货卖给不适合的人。

跟白如方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马金媛至今印象深刻。那是2012年,马金媛入职半年后第一次看到“照片墙”上的白总走了进来。那天白如方穿了一身粉色连衣裙,戴着澳白的珍珠耳环和项链,一进来就和在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优雅得体。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编辑 / 陈雅峰  rwzkcyf@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